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对显著高碳酸血症的耐受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Pa CO2 显著增高 (>75 mm Hg) 5 8例次 ,以有脑部症状的 2 8例次作为观察组 ,无脑部症状的 30例次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有脑部症状的出现与 p H降低程度、Pa O2 下降程度、以及 Pa CO2 上升速度有关 ,而与 Pa CO2 数值的高低无直接关系。结论 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缓慢上升的显著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病例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应用止咳化痰药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30mg/d,3-7天。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各种症状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糖皮质激素短期应用后,可有效地改善感染后咳嗽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疗法的副作用。方法回顾我科5年来用雾化吸入治疗的381例AECOPD住院病人,观测统计吸入疗法的副作用。结果8例病人在治疗中出现了支气管痉挛,表现为胸闷、气急、呛咳或哮喘发作。发生率为2.1%。结论雾化吸入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必须适宜,气道反应性特别高时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92例胸腹水按性质不同分成四个组,进行了 pH 值和气体分析检查。发现除非炎症性组的结果同血气分析比较接近外,结核性组、肿瘤组和化脓性感染组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分析了这些变化的可能原因,并探讨了在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合并吸入性肺炎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卓群  丁惠昌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044-104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合并吸人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的脑卒中合并吸人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84例病人均为脑卒中合并吸人性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和发热。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吸人部位的浸润影。反复多次发作43例。治疗后60例存活,24例死亡。结论反复多次发作的吸人性肺炎预后差,必须重视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阻断吸人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闭塞引流治疗气胸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气胸置管治疗资料。结果36例全部治愈,大部份病人1天内复张,3~5天拔管,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16FR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费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洋地黄与其他药物合用后,有些药物就改变了洋地黄在血中及心肌中的浓度;而有些药物则改变了心脏对洋地黄的敏感性。现扼要介绍这些药物合用时的交互作用。洋地黄与扩血管药合用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血管扩张剂是通过减低阻抗来增加左心排血量,强心甙则增加心肌收缩力,因此血管扩张剂及强心甙联合应  相似文献   
8.
病房807株病原菌及其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目前医院病房感染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年送检至细菌室标本共3240份,阳性标本779份,共检出病原菌807株,菌种27种。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73株,占71.01%;革兰氏阳性菌136株,占16.85%;真菌98株,占12.14%。常见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对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已基本耐药。对铜绿色假单孢菌有活性的抗菌素,包括氧哌嗪青霉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吡圬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出现了显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只有万古霉素和利福平,头孢菌素、红霉素和青霉素已基本耐药。结论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了常见致病菌的药敏试验情况很不乐观,耐药率相当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常见疾病,以往用氨茶碱扩张气道治疗,其心脏反应及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出现较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年来,我院使用多索茶碱代替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是,在治疗中出现了三例精神错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丁惠昌  金群星 《临床荟萃》1995,10(3):136-137
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平时一直作为有效的支气管扩张剂而广泛用于COPD的治疗。目前认为氨茶碱还有增加呼吸肌收缩力和耐受力、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肺血管阻力、兴奋呼吸中枢、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清除粘液、利尿等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对COPD患者的研究,主要观察氨茶碱静滴对COPD患者血液动力学的急性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选择静息时肺动脉压力(PAP)高于正常(>2.67kpa)的COPD患者2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期6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其中合并肺心病9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0~83岁(63.4±7.5岁)。对照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7~81岁(62±8.1岁)。 1.2 仪器 本实验使用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生产的ZXG—ⅢA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该仪器是一种无创性定量分析血液动力学的仪器,通过将挠动脉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