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筛选新生儿发生败血症休克的危险因素,建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7家附属医疗机构中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败血症休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F)、分类回归树(CART)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预测模型,根据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339名败血症新生儿发生败血症休克,1 356名败血症新生儿未发生败血症休克。单因素分析筛选出31项差异指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12项独立危险因素。测试集中,logistic、XGBoost、RF、CART、ANN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 (0.809~0.903),0.861 (0.819~0.904),0.880 (0.838~0.922),0.835 (0.790~0.881),0.808 (0.756~0.860)。结论 本文构建的五种预测模型相对稳定,其中,RF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能为新生儿败血症休克提供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张天宇  王凯乾  张婧  苏红  徐缓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7):1453-1459
目的 利用聚(2-乙基-2-噁唑啉)-胆固醇碳酸甲酯[poly(2-ethyl-2-oxazoline)-cholesteryl methyl carbonate,PEOz-CHMC,简称PC]构建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OC)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 利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PC的临界胶束浓度。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DOC-PC胶束(DOC-PC micelles,DOC-M),对DOC-M的粒径、形态、包封率等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DOC-M的药物释放,并模拟肿瘤微环境考察DOC-M的稳定性和pH敏感性。通过MTT法评价DOC-M对体外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观察胶束对HeLa细胞的摄取情况。结果 PC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9.26 μg·mL-1(4.63×10-6mol·L-1)。DOC-M的粒径小于130 nm,外观呈类球形,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7.32±0.98)mV。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结果表明,DOC被成功包封于胶束中,DOC-M的包封率为(80.55±2.44)%。体外药物释放和胎牛血清稳定性结果实验表明,DOC-M的pH敏感性和稳定性良好。细胞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微酸条件下DOC-M的细胞抑制作用更强。细胞摄取实验分析,DOC-M具有较低的毒性,显著地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结论 DOC-M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pH敏感性,以及较低毒性和较好的载药能力,有望成为药物递送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雷公藤红素对MGC - 82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0、1、2、4、6、8、12 μM雷公藤红素作用于MGC - 82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增殖比率。0、1、2和4 μM雷公藤红素作用于MGC - 823细胞0、24、48和72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 - 2、Bax、Akt、p - Akt等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雷公藤红素作用后,MGC - 823细胞的增殖率均下降(P<0.05);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皱缩变圆,部分不再贴壁,细胞核缩小;细胞迁移率减小(P<0.05);早期凋亡率增加(P<0.05);MGC - 823细胞中Bax表达升高,Bcl - 2和p - Akt表达降低(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对MGC - 82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Cullin蛋白4B(CUL4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和CUL4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UL4B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01)。结论 MACC1基因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变的重要影响因子。CUL4B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UL4B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the anatomic variants on tempo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congenital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stenosis (EACS), congenital aural atresia (CAA), and normal ear structure.

Methods

Through a retrospective study, we analyzed 142 temporal high-resolution CT studies performed in 71 microtia patients. The following 6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Marx classification, medial canal diameter, vertical facial nerve (VFN) anterior displacement, tegmen mastoideum position, tympanic cavity volume, and malleus-incus joint or malleus-incus complex (MIC) area.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tia distributions in the Marx classification in thes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s 86% (31 of 35) of ears with major microtia (third-degree dysplasia) had an atresia, and in 54.8% (23 of 42) of the minor microtic (first-degree or second-degree) ears, the bony or cartilaginous part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was stenotic. Measurement data also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medial canal diameter of the atresia group wa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stenosis group. The VFN anterior displacement an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backward-shift together lead to medial canal diameters in ears with atresic canals that is smaller than those with stenotic canals. The tegmen mastoideum posi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Conclusion

The mal-development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uricle and middle ear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Compared with CAA ears, EACS hav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auricle, canal, tympanic cavity and MIC and relatively safer surgical operation except for the position of the tegmen mastoideum and the VFN.  相似文献   
6.
双向格林(Glenn)术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在术后需要植入起搏器,由于此时上腔静脉经右心房的传统入径缺失,植入起搏器需要其他不同的入径。本文介绍了目前已知的几种相关入径,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但均未成为操作常规。因此,双向Glenn术后的起搏器入径目前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悬吊防护屏规格及摆放位置对介入手术中第一及第二术者辐射防护效果,为选择悬吊防护屏最佳辐射防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第一及第二术者站位,从地面20 cm至180 cm处,每隔20 cm放置一个个人计量仪。投照体位选择正位与左侧位。悬吊防护屏为铅玻璃(简称玻璃式)与铅玻璃下接铅橡胶皮(简称混搭式)两种。防护屏摆位分别为靠近术者、远离术者、在术者左侧及贴近球管4种。测量2种投照体位下,不同防护屏规格与摆位在第一及第二术者位9个高度的实时辐射剂量率,计算剂量屏蔽率。结果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以玻璃式略优。对于第一术者,正位投照时以近术者摆位的防护效果最佳,侧位投照则以术者左侧摆位的防护效果最好;对于第二术者,正及侧位投照均以近术者摆位防护效果最优。在最佳摆位情况下: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在120 cm高度、侧位投照时第一及第二术者各高度仍可检测到较高的辐射剂量率;第一与第二术者总体接受的辐射剂量接近;第一术者的剂量屏蔽率除正位120 cm高度稍低(玻璃式为60.11%,混搭式为39.89%)外,其余各点均高达93%以上,第二术者剂量屏蔽率为57%~97%;侧位屏蔽率整体略高于正位屏蔽率。结论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的120 cm高度及侧位投照时两位术者的各高度辐射剂量率仍相对较高,需加强对120 cm高度的辐射防护,并尽量少用侧位投照。  相似文献   
8.
以新世纪(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第11章的34味祛风湿药为对象,通过查阅、整理、分析和归纳2014年以前公开发表的祛风湿药免疫作用的原始研究文献,提出中药祛风湿作用的本质是抑制自身免疫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小柴胡汤(2%,1%,0.5%,0.2%,0.1%)处理24 h,对照组不做处理。显微镜下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I型胶原(COL-Ⅰ)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经不同浓度小柴胡汤(2%、1%、0.5%、0.2%、0.1%)处理24 h后,LX-2细胞均出现皱缩,变圆,界限不清,细胞核固缩等不同程度形态改变,MTT检测显示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00%、54.9%、41.2%、14.8%、12.4%。经1%、0.5%、0.1%小柴胡汤作用24 h后,Edu法检测LX-2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1%、5.3%、10.1%;RT-PCR检测其COL-Ⅰ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1.04±0.35相比,均显著下降,分别为0.45±0.15(P<0.05)、0.27±0.16(P<0.01)和0.38±0.24(P<0.01)。MTT和Edu结果表明小柴胡汤能够抑制体外培养LX-2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小柴胡汤通过抑制LX-2细胞增殖,并抑制COL-Ⅰ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纤维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刘天瑜  李俚  张青 《河北医学》2006,12(8):793-794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和疗效观察。方法:46例患者施行了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对患者施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和皮肤、呼吸道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护引流管,严密监测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没有出血、皮下气肿、腹腔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的全面而精细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