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EGF-C和VEGF-D蛋白表达在胰腺癌淋巴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癌周淋巴管增生在胰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胰腺癌VEGF-C、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22/30)、57%(17/3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其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在VEGF-C、VEGF-D蛋白阳性组,淋巴结转移均显著增多。结论VEGF-C和VEGF-D与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米氮平的HPLC-ESI-MS测定法,以测定志愿者口服米氮平片剂(30mg/片)后的血药浓度,并对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供试片和参比片,剂量均为30mg.采用HPLC-ESI-MS法测定人血浆中米氮平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在0.3-200ng·mL-1范围内米氮平与内标峰面积比值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1ng·mL-1.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的生物半衰期分别为(24.7±4.1)h和(23.6±4.3)h,达峰时间分别为(1.6±0.8)和(1.5±0.8)h,峰浓度分别为(95.9±29.8)和(91.9±26.7)ng·mL-1.以AUC0-120计算的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0±10.8)%.结论本实验建立的人血浆中米氮平的HPLC-MS分析方法灵敏、准确、简便.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种米氮平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3.
Baastrup病,又名吻合棘病(kissing spine),最早于1933年由丹麦放射科医生Baastrup发现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是一种相邻棘突附着面及其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1]。本病通常累及腰椎,颈椎Baastrup病也有少数报道[2-3],最常见于L4~5节段[4-6],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腰痛[7-9],是由于腰椎相邻棘突不断接近并撞击而导致,疼痛常与体位变化相关,在脊柱伸展时加剧,屈曲时可缓解[10],临床上可通过触诊相应的棘突间隙而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在1年保存期内不同时间点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30人份全血制备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同一人份制备的新鲜血浆分两组留样,一组为不灭活的新鲜血浆,另一组为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分别检测每组样本保存不同时间后的凝血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结果病毒灭活前后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的含量比较发现,灭活前后血浆凝血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的含量在病毒灭活前后有差异。同时还发现,FⅡ:C、FⅤ:C、FⅦ:C和FⅩ:C的含量在冻存期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还能维持在70%以上。而FⅧ:C和FⅨ:C在冻存后含量迅速下降,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仅维持在30%~50%。Fib在冻存期间的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约维持在60%。结论作者认为应加强对病毒灭活血浆质量标准及血制品冻存等操作规程的研究,在保证输血安全的同时应确保输注血浆成分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随访研究,探讨和肽素与大内皮素-1(Big ET-1)及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研究159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检测入院时血清和肽素,NT-proBNP,肌钙蛋白 I,CKMB和血浆Big ET-1与左室射血分数以及 NYHA分级。并随访观察患者出院后360~490天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情况。结果159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中位随访385天,发生心脏事件65例。多元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越大和NYHA分级越高及 LVEF越低,则心力衰竭患者的和肽素与Big ET-1及 NT-proBNP的浓度越高。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和肽素和Big ET-1及NT-proBNP是独立的心脏事件再发生的预后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215,1.236,4.031和13.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和肽素与 Big ET-1及 NT-proBNP是独立的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4.003,2.477 和1.235。结论检测和肽素与Big ET-1及 NT-proBNP可对心衰患者进行心脏事件再发生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克隆肠道病毒71型结构前体蛋白P1和非结构蛋白3CD,构建共表达P1前体蛋白和非结构蛋白3CD的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合成脑心肌炎病毒(EMCV)IRES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上,命名为pc-IRES。从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分离EV71病毒株,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扩增出EV71病毒的P1前体蛋白区与3CD区的片段,并将其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IRES载体中IRES序列的上游和下游,随后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中,最后经PCR和双酶切鉴定转化菌落。结果通过重组质粒p-IRES-P1-3CD进行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重组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p-IRES-P1-3CD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共表达EV71病毒P1前体蛋白和非结构蛋白3CD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这将为下一步制备基于DNA载体的EV71病毒的类病毒颗粒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vessel vessd density,M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癌周淋巴管增生的机制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C、VEGF-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MLVD)以及CD34(MVD)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VEGF-A、VEGF-C、VEGF-D mRNA在30例胰腺癌新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C、VEGF-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3%(22/30)和57%(17/3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其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在VEGF-C蛋白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 P=0.047 2,MLVD亦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增多,P=0.031 8;VEGF- D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VD无变化, P=0.07,MLVD高于阴性组, P<0.01,淋巴结转移增加,P=0.017 9.结论: VEGF-C参与胰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D只参与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C和VEGF-D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全胃充气扫描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0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胃部疾病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42-79岁,平均67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然后将图像传输入工作站,行三维重建检查,利用MPR、MIP、CTVE、SSD及Raysum等技术进一步观察。结果此45例病例中,拟诊断胃癌25例,胃恶性间质瘤5例,胃活动性溃疡5例,胃底静脉曲张4例,胃炎性息肉6例。纤维内窥镜结果对照分析,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全胃充气法在胃肠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薏苡仁油注射液对裸鼠移植性人体肝癌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体肝癌SMMC-7721裸鼠异种移植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薏苡仁油注射液,观察和测量肿瘤大小及荷瘤鼠体重,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及肿瘤抑制率,并对裸鼠肿瘤组织和主要脏器的石蜡切片分别进行Ki-67指标的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结果 25 ml/kg、12.5 ml/kg及6.25 ml/kg 的薏苡仁油注射液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肝癌SMMC-7721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33.02%,35.78%和39.41%,抑瘤率为49.54%、46.86%、41.71%.给药组裸鼠肿瘤组织的Ki-67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脏器的HE染色未见异常.结论 薏苡仁油注射液三个剂量组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肝癌SMMC-7721模型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低氧放疗在子宫内膜癌姑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8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低氧放疗组和普通放疗组,每组40例,比较放疗后两组的副反应、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结果 放疗后高-低氧组的白细胞减少,较普通组轻(P<0.05),两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减少无明显差异(P>0.05);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高-低氧组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的姑息治疗中,高-低氧放疗优于普通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