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嘉健  龚研宁 《中国保健》2007,15(15):118-119
目的掌握佛山市城市家庭对幼儿口腔健康教育与保健的现状,以探索通过家庭实施早期口腔健康教育与保健的方式方法.方法2006年3~8月间,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抽取13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对子女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与保健的现状及期望;并对幼儿进行龋齿状况(DMFT)调查.结果幼儿龋牙率为35.26%,80%左右的家长了解导致龋齿的各个主要原因,29.79%的家长了解窝沟封闭可预防龋齿,32.15%的家长经常给子女讲解口腔保健的知识,75.78%家长愿意花时间学习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结论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对子女的口腔健康教育程度仍待提高,仍需大力开展推广工作,以提高幼儿口腔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儿综合管理的模式并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建立高危儿随访中心,设立随访流程、转诊模式、干预模式。结果:综合管理后3年较前3年、管理后第2、3年较管理后第1年高危儿建档数及随访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时早产儿随访组中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社交能力及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quotient,DQ)均高于失访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发育迟缓或姿势异常早期干预的康复率达100%,随访至2岁的儿童无脑瘫发生。结论:建立高危儿监测网络,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实行医疗机构多学科及家庭相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是提高高危儿管理率及减少伤残儿童发生的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佛山市禅城区291名2~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佛山市禅城区 2~ 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佛山市禅城区2 91名 2~ 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 ,采指端末梢血 2 0 μl,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 ,同时对个人及家庭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血铅均值 0 .5 3 5 μmol/L ,几何均值 0 .490 μmol/L ;铅中毒检出率 5 8.9% ,轻度铅中毒居多 (5 1.8% )。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无年龄、性别差异 ,但 2岁~组中度铅中毒检出率较多 (16.1% ) ,血铅对数值与年龄 (2~ 6岁 )负相关 (r = 0 .12 6,P <0 .0 5 ) ;吸吮、咬手指 ,住所邻近马路 ,罐装和膨化食品是影响 2~ 6岁儿童血铅的主要危险因子 ,喝牛奶习惯和早期母乳喂养则是重要的保护因子。 【结论】  2岁~组对铅污染较敏感 ;卫生习惯、居住环境及食品是影响其血铅水平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 1995~ 2 0 0 2年儿童生命监测 ,准确获取佛山市城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排位变化情况 ,以明确卫生保健的工作方向与重点 ,为卫生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以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院为中心 ,地段医院妇幼保健人员组成的三级监测网进行监测。结果 :1995~ 2 0 0 2年城区婴儿死亡率 ( IMR)及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U5 MR)分别在 14 .4 6‰~18.33‰、 17.98‰~ 2 6 .4 2‰间徘徊 ,死因排位前 5位由 1995年的早产、肺炎、大脑发育不全、脑瘫、先天畸形转变为 2 0 0 2年的先天心、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病、先天畸形、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1995~ 2 0 0 2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2 0 0 0年全国预测值。 2 0 0 2年与 1995年比较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没有下降 ,且差别没有显著意义 ( χ2 =1.0 98,P>0 .0 5 )。主要原因是福利院弃婴死亡率不断上升。结论 :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必须加强福利院弃婴管理 ,为福利院婴儿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5.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45-2647
目的:初步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认知功能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第二版(CRT-C2),对佛山市几所幼儿园大班儿童进行筛查,分成内向、外向、混合问题组,同班级、同性别、年龄最接近的非行为问题儿童组成对照组,按1:1配对;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YC-Sl)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进行测试。结果:①常识和图形词汇因子得分外向问题组低于对照组;迷津和木块图案因子得分内向问题组低于对照组。内向问题组和外向问题组儿童智力不平衡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内向问题组智力不平衡以(VIQ—PIQ)>15分为主,外向问题组智力不平衡以(PIQ—VIQ)>15分为主。②混合问题组NPE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向问题组PE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各类行为问题儿童可能均有轻微脑功能异常,其认知功能的缺陷各有其特点,干预措施应注意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佛山市 16 4 0名 3~ 6岁儿童采用氟化泡沫护齿 ,护齿前后龋患率有显著性差异 ,(u =2 0 .5 ,P<0 .0 1)。护齿后龋齿新发病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u =3.6 6 ,P <0 .0 1)。实验组龋均护齿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t =5 .1,P <0 .0 1) ,而对照组龋均无差异。实验结果显示 ,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方法简便安全 ,效果显著 ,适用于 3岁以上儿童群体防龋。  相似文献   
7.
吴清  俞红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49-1951
目的:了解佛山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特点,研究社区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所研究的社区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心理措施。干预1年后用CBCL量表对适龄儿童进行调查,其中干预组儿童235人,对照组适龄儿童389名。结果:对照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4%,干预组为22.6%;干预组儿童6个行为因子的粗分低于对照组,其中抑郁、睡眠、攻击和破坏4因子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内向、外向型问题的内部构成亦不同。结论:对2~3岁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取得明确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佛山市集体儿童发病情况,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全市妇幼卫生工作规划,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对1997、1998年全市集体儿童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佛山市集体儿童普通疾病发病率仍较高(42%~50.6%),发病率依次为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其中感冒最高在28%~37.7%之间,其次为扁桃体炎,在2.7~7.6之间,最低是肺炎在0.3%~0.4%之间,可见是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主。1997年上半年较下半年发病率低(P<0.01),1998年上下半年发病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和婴儿湿疹的关系,研究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对婴儿湿疹的作用.方法 241例婴儿湿疹患儿分为观察组(n=161)及对照组(n=80),观察组再分为A、B、C组,A组纯母乳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B组人工喂养儿给予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C组混合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制品及添加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对照组患儿进食普通配方奶粉或(和)母亲不能回避牛奶制品.于生后6个月内随访观察婴儿皮损情况.结果 6月龄时观察组婴儿湿疹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人工喂养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湿疹的常见病因,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可以明显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改善不适症状,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11-281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的关系,为预防和纠治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佛山市8所幼儿园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筛查,以其中80例行为问题儿童为观察组,匹配正常儿童84例为对照组,采用感觉统合能力检核表及家庭环境量表(FNS-CV),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感统失调检出率为27.50%,显著高于对照组(13.75%),χ2=4.619,P<0.05;除因子Ⅱ、Ⅳ、Ⅴ外,观察组感觉统合其它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男女童共有的5个行为因子与一些感觉统合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的矛盾性、感觉统合总体评估不佳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的亲密度、组织性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积极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改善其家庭环境,以有效地防治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