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连续腰麻(CSA)对老年病人下肢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病人4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对照组),每组20例.CSA组常规行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和10%葡萄糖注射液1:1体积混合)0.5~1.0 ml,CEA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和追加0.7596罗哌卡因8~10ml,两组病人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分别于手术前一天早上(T0)、手术当日麻醉前(T1)、麻醉后1 h(T2)、术毕(T3)、术后24 h(T4)及术后48h(T5)各时间点检测血压(BP)、心率(HR),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并采静脉血检测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BS).结果 T0及T1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COP和BS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A组MAP、HK及KPP在T1时显著升高(与T0时比较,P<0.01),而在T2时即恢复至T0水平,并持续至T5(与T0比较,P>0.05);上述各指标在麻醉后各时点(T2~T5)与T1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COR在T1时显著升高(与T0比较,P<0.01),麻醉后(T2~T5)降低(与T0比较,P>0.05),麻醉后各时点(T2T5)与T1比较显著降低(P<0.05或0.01);BS在T1时升高,与T0比较P<0.05,麻醉后降低,各时点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T2至T5其降低则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上述CSA各指标围术期的变化与CEA组相似,而且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SA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能减轻病人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30例,单次静脉给予异丙酚1.0mg.kg-1,使其入睡。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2.5mg.kg-1,REM1μg.kg-1,诱导完成3min后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给予异丙酚9.0mg.kg-1.h-1,REM0.1μg.kg-1.min-1持续输注。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HR及BP)及呼吸功能(SpO2及RR)的变化,记录麻醉期间并发症和用药情况,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清醒的时间。结果:全组30例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手术时间(64±24)min,术毕停用REM后患儿清醒时间(10±5)min。整个麻醉期间HR、BP、SpO2及RR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满足儿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但应密切注意呼吸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股骨头置换术小剂量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66例,年龄60~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单侧腰麻组(Ⅰ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Ⅱ组),每组33例。Ⅰ组病人侧卧于水平位手术台上,患肢在上,选择L2、3行蛛网膜下腔穿刺,26G腰穿针单侧孔垂直向上,注入0.375%罗哌卡因轻比重液1.6ml。Ⅱ组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注入1.6%利多卡因3ml试探量,5分钟后追加注入0.5%罗哌卡因8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平面扩散范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呕吐、头痛、神经并发症等情况,监测比较两组麻醉前(T0)和给予首剂局麻药后1min(T1)、3mln(T2)、5min(T3)、10min(T4)、15min(T5)、30min(T6)、60min(T7)、术毕(T8)及术后15min(T9)MPA、HR、SPO2等指标。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改良Bmmage评分升高(p〈0.05),神经阻滞平面仅限于手术单侧,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呕吐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MPA在T5、T7升高,SPO2在T4、T6升高(p〈0.01或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起效迅速,阻滞完善,副作用少,是老年病人股骨头置换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CSA)对老年病人围术期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 h(T1)、术毕(T2)、术后12 h(T3)各时间点检测红细胞流变性。结果:两组病人T0红细胞流变性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红细胞压积T2-T3均低于T0(P<0.05或0.01);血沉方程K值仅T2时低于T0(P<0.05),T3回升,与T0比较无差异(P>0.05)。CSA组红细胞聚集指数仅T3低于T0(P<0.01),而CEA组均低于T0(P<0.01),但麻醉后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在整个围术期均未改变。结论:连续腰麻可以改善老年病人红细胞流变性,有利于减少围术期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CSA)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对照组),每组20例。CSA组常规行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CEA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和追加0.75%罗哌卡因8~10ml,两组患者麻醉平面均控制在胸10以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h(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48h(T4)各时间点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CSA组血浆黏度T2-T3降低(与T0比较,P〈0.05或0.01),全血低切黏度T3-T4低于T0(P均〈0.01)、全血中切黏度T2-T4均低于T0(P〈0.05或0.01),全血高切黏度T3-T4低于T0(P〈0.05或0.01);CEA组血浆黏度T1-T3降低(与T0比较,P〈0.05或0.01),全血低切黏度T2-T3低于T0(P〈0.05或0.01)、全血中切黏度仅T3低于T0(P〈0.01),全血高切黏度T3-T4低于T0(P〈0.05);上述各指标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腰麻同样可以改善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评价单侧连续腰麻(UCSA)对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情况。方法选择行股骨头置换术老年冠心患者62例,年龄65~80岁,ASAⅡ级,随机分成UCSA组(Ⅰ组)和CEA组(Ⅱ组),每组31例。用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及平面,监测记录麻醉前后各时点MAP、HR、SpO:变化及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在麻醉前、术后6h、术后第1天采集静脉血,测定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结果Ⅰ组麻醉范围仅限于手术侧T10以下;与Tn比较,Ⅰ组麻醉后各时点MAP、HR、SpO2无显著变化(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MAP在3-6下降(P〈0.05);CTnI在Ⅰ组处于低值≤(0.25±0.03)μg·L^-1,组内不同时点无显著变化(P〉0.05)。I组CTnI阳性1例,Ⅱ组3例。两组与麻醉前比较,CK、CK—MB于术后6h、术后第1天升高(P〈0.05)。结论UCSA镇痛完善,循环功能平稳,用于股骨头置换术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连续腰麻(CSA)后血液流变学状态的改变。方法:20例下肢手术老年病人,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 h(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各时间点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全组病人红细胞压积、全血中切粘度于T2-T4期(P<0.05或0.01);血沉方程K值T2期(P<0.05),血浆粘度T2-T3期;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3-T4期(P均<0.01);纤维蛋白原T1-T4期均低于麻醉前(P<0.05或0.01);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则在整个围术期无改变。结论:连续腰麻可以改善老年病人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减少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对保障围术期老年病人的安全性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CSA)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病人42例,年龄60-9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单侧CSA组(U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C组),U组患侧在上,选L2,3或L3,4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置入Spinocath导管,注入0.375%布比卡因轻比重液0.5-1.0ml,然后根据阻滞平面追加上述局麻药;C组选择同样腰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ml,然后追加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混合液8-10ml,术中根据阻滞平面追加上述局麻药。观察两组麻醉前(T0,基础值)和给予首剂量麻醉药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15min(T5)、30min(T6)、1h(T7)、2h(T8)、术毕(T9)及术后15min(T10)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及术后3d心动过缓、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头痛、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U组MAP在T2-10降低,SpO2在L3-9升高,C组MAP在T5-10降低(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MAP在T5升高,SpO2在T1-10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降低(P<0.05或0.01),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及术后头痛、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患侧感觉阻滞平面降低,改良Bromage评分升高(P<0.05)。结论单侧CSA较CEA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完善,血液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用于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两种镇痛方式: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后应激反廊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矫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榨镇痛组(PCEA组)与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PCEA组自硬膜外腔导管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药物配制:罗哌卡因225 mg+吗啡8 m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混合液,首次负荷苗吗啡2 mg,背景量2.0 ml/h,PCA量1.5 mL/次,间隔时间15 min;PCIA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配制:芬太尼0.2 mg+曲马多1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混合液,首次负荷量为上述混合液10 ml静注,背景量2.0ml/h,PCA 量1.5 ml/次,间隔时间15 min.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各时间点静脉采血检测血浆皮质醇(COR)、血糖(BS)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于手术后12、24、48 h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术后12 h及24 h PCEA组VAS低于PCIA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毕到术后48 h(TI到T3)COR及BS与术前(TO)时比较降低(P<0.05或0.01);而组间比较,T2和T3时PCEA组COR及BS均低于PCIA组(P均<0.05).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自T1到T3与T0比较,两组均延长(P<0.05或0.01),而组问比较,T1和T3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2时上述三项指标PCEA组较PCIA组延长(P<0.05).PCEA组纤维蛋白原(Fg)T1至T3较T0时降低(P<0.05或0.01),而PCIA组T1到T3 Fg较T0时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和T3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2时PCEA组低于PCIA组(P<0.05).结论 PCEA和PCIA均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并减轻手术后应激反应和改善凝血功能,但PCEA优于PCI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腰麻(CSA)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对照组),每组20例.CSA组常规行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5~1.0ml,CEA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和追加0.75%罗哌卡因8~10ml,两组患者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h(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48h(T4)各时间点采血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自T2至T4较麻醉前延长(P<0.05或0.01);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T2时较麻醉前延长(P<0.05),T3时即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凝血酶时间(TT)T2至T3较麻醉前显著延长(P<0.01),T4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 CSA组纤维蛋白原T1即开始降低,并一直持续至T4(P<0.05或0.01),CEA组T2开始降低,并持续至T4(P均<0.01).上述各项指标麻醉后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腰麻可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围术期的高凝状态,这可能有利于减少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对保障围术期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