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护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8例患者冲击前后两周(冲击前一天开始)的血压、心率、体重、尿量变化、胃肠道反应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埚后舒张压较前有所增高,心率有所加快,特别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为此我们改进了护理措施,给予一级护理,限制活动,采取保护性预防护理等措施后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肾穿刺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了解肾穿刺术后患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观察与问卷调查法,对96例肾穿刺患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血尿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肾穿刺术后不同下床活动时间与肾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之间无明显相关,且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减少术后尿潴留、缓解腰背部不适有较大帮助,并对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无绝对禁忌的患肾穿刺后应早期(术后4h)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性透出液的临床观察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防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血性透出液,观察了68例患者,19人次出现血性透出液。分析结果发现,血性透出液的发生与腹腔感染、月经来潮、上感发热、胃肠道疾患、腹部受挤压有关,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原因。出血量不等,以少量出血为多见,占总出血人次的73.6%。严重的腹腔感染、腹部受挤压可引起中量或大量出血。由于发现及时,认真查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并对预防出血提出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龚海芬  郭梅 《中国药业》2009,18(24):50-50
将针剂摆药机、超然软件系统联合应用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HVAS),结合患者用药特点,与病区医护人员协调配合,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与运行。这不仅可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深化临床药学工作,还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改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对导管异位的影响。方法将169例肺癌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8例)与对照组(81例),试验组在行HCC置管术送管至25cm时,助手用手紧贴患者锁骨上窝按压穿刺侧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下端;对照组采取常规歪头的方法。统计两组导管异位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仅有1例导管被送人颈外静脉,导管颈部异位发生率为1.1%(1/88);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1%(9/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636,P〈0.01)。结论肺癌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法可明显减少导管异行进入颈静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敷和静脉炎膏预处理对PICC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1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置管术后采用热敷和静脉炎膏涂抹以导管走行静脉为中心的术肢上臂皮肤,对照组在置管术后未予热敷和静脉炎膏处理。结果:实验组出现静脉炎发生率10.31%,显著低于对照组30.18%(P〈0.01)。结论:热敷和静脉炎膏预处理可显著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择PICC导管牢固的固定方法,以达到限制导管自由进出体内有效地预防感染的目的。[方法]将242例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限制了导管自由进出体内,降低了局部感染率(P〈0.05),贴膜的牢固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固定法,减少了局部感染,保持了贴膜的牢固性,使局部洁净美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比剂在脑内的灌注变化,同时按照血流灌注积分表获得具体分值;经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筛选、分析影响手术后脑血流循环灌注程度的相关因素,并对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重要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58例(74.36%)对比剂灌注流速明显改善,其中血流灌注1级者46.15%(36/78),2级者20.51%(16/78),3级者7.69%(6/78)。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善程度与手术侧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所构建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对比剂灌注流速的改善程度分别与手术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 R=2.1×1010,P<0.01)、患者年龄(OR=0.8791,P=0.017)以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0.0149P=0.014)呈显著相关;而与手术后颈动脉狭窄改善程度无关。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其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的作用机制是解除狭窄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9.
两种固定PICC导管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梅  龚海芬  汪丹  王建荣 《护理研究》2007,21(30):2783-2784
[目的]选择PICC导管牢固的固定方法,以达到限制导管自由进出体内有效地预防感染的目的.[方法]将242例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限制了导管自由进出体内,降低了局部感染率(P<0.05),贴膜的牢固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固定法,减少了局部感染,保持了贴膜的牢固性,使局部洁净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经过对7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医护配合和恢复期指导等措施,明确形成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中的护理项目和责任。结果78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