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百余年来,西医在我国长足发展,中医医疗市场不断缩小;近几十年,国家投巨资研究"证本质"、"经络本质",至今仍然困惑;上世纪八十年代运用电子计算机研究"中医专家系统",成为昙花一现……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学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可为什么难以拓展其优势?引人反思:我们认为以西医为参照系研究中医,必然无果.因为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存在时空的差异,东西方有着不同文化、哲学、科技背景,两种医学各有利弊,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不能以一个标准对待.在尸体中难觅活人体的东西,在离体中分离不出人体整体的东西,在动物中找不着人体特有的东西,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难以归结为某一局部.二者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交融同一,而不能等同.对于中医自身存在的弱势也不应回避,发展中医应当采取"扬长补短"方针.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循环互动,教材起着桥梁作用。教材版本的更迭,是对一个时期临床(包括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总结与提高。因此探讨中医教材的改革,对深入研究和进一步阐述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是至关重要的。现以《中医内科学》教材为例,以《中医证治智能系统》[1](以下简称“系统”)的研究为背景,开展相关的讨论。1中医教材改革的必要性1·1临床需要实用型人才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一般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病人说:“宁可多花挂号费,也要找有经验的老中医看病”。老中医桌前就医者如云,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