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测定过氧乙酸和84消毒液浸泡IVC笼盒消毒灭菌效果。方法测定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内浸泡WC笼具的细菌总数及笼盒内空气落下菌。结果与结论0.2%、0.5%、1.0%、2.0%过氧乙酸和84消毒液浸泡WC笼盒5min均可达到消毒无菌效果,为了安全保险,本实验室采用0.5%过氧乙酸和0.5%84消毒液浸泡10min。效果很好,一年多未见污染,裸小鼠质量检测可达SPF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RM)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容量控制通气对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肺保护效应。方法:选取下腹部手术患者20例,择期全麻行下腹部手术,术前行肺功能检查。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行常规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根据患者去脂体重以6~8 ml/kg设置潮气量,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吸呼比为1∶2.0,吸入氧浓度为100%,持续通气30 min。30 min后采用手法复张,即气道压为40 cm H2O,持续复张20 s后转换至容量控制模式,设置呼气末正压为5 cm H2O,持续通气10 min。监测并比较常规机械通气与手法复张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后患者呼吸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结果: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行肺复张联合呼气末正压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RM联合PEEP较RM前动脉氧分压(Pa O2)、气道平台压(Pplat)、吸气峰压(Ppeak)、肺组织静态(Cst)及动态(Cdy)顺应性升高(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生理死腔量(VDS)则相应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复张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氧合,增加他们的肺组织顺应性,降低生理死腔量,减少麻醉诱导所致或本身存在的肺不张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丹参用于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并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方法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按每次10mg/kg肌内注射,每周2次连续给药6周,第12周每组随机抽取2只解剖进行肉眼观察,数字摄片,光镜、电镜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给氢化可的松6周后,第12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已建立。随后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均比对照组股骨头损坏程度较轻,尤其第2治疗组用浸透丹参的同种异体骨植入填塞效果更好,采用Ridit分析,第2治疗组与第1治疗组、第3治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呈进行性坏死。结论长期大量使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可引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采用浸透丹参的同种异体骨植入填塞,疗效较好,对临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丽  张义华  罗辉宇  龚廷 《江苏医药》2021,47(10):1028-1031,103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的疗效.方法 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DL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4μg/kg,维持量0.2μg·kg-1·h-1)和利多卡因(负荷量1.5mg/kg,维持量1.5mg·kg-1·h-1)镇痛;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二氧化碳气腹开始后5 min(T2)、拔管后即刻(T3)和出手术室时(T4)的HR和MAP.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雷米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额外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L组T1~T4时HR和MAP均低于T0时和同时点C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相仿(P>0.05).与C组比较,DL组术中雷米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VAS疼痛评分降低,术后48h内额外镇痛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可以更好地维持循环平稳,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应用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成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纳入研究范畴,按照入院顺序均匀划分为一般组与特殊组,两组人员数量相同,分别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与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方案,比较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一般组与特殊组患者创面面积数值、疼痛感评分数值、白细胞指数、C反应蛋白数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数值都有所调整,特殊组患者的指标高于一般组患者,P<0.05。疼痛感评分以及体温改善情况不显著,两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特殊组患者最快流速均数(0.56±0.17)m/s、最慢流速均数(0.22±0.11)m/s、阻力指数(0.30±0.16)、血管内径(2.20±0.47)mm,多个指数优于一般组患者,一般组患者最快流速均数(0.40±0.13)m/s、最慢流速均数(0.23±0.17)m/s、阻力指数(0.43±0.11)、血管内径(2.01±0.39)mm,P<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引导下双侧子宫骶韧带区域神经阻滞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全麻复合双侧子宫骶韧带区域神经阻滞后开始手术,对照组单纯全麻后开始手术。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的15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QoR-15)评分。记录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总量、镇痛补救率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 <0.05),术后2 h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 <0.05),术后24 h的QoR-15评分明显升高(P <0.05),术后24 h内镇痛药用量、镇痛补救率、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 腹腔镜引导下双侧子宫骶韧带区域神经阻滞可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