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回顾1958例剖宫产术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统计分析1958例剖宫产术实施不同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法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总结麻醉后并发症如低血压的处理。结果从起效时间看,CEA组比CSEA组、SA组明显较慢,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效果3组产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SBP下降30mmHg的例数CEA组比CSEA组、SA组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各组内使用麻黄素干预与发生麻醉后SBP下降30mmHg后通过快速输液处理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麻醉后血压下降大多数病例都通过加快输液就能缓解;731例术后镇痛中大多数病例VAS评分均为优良,709例自控镇痛按压次数2~5次不等,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29例。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及镇痛方法多样,椎管麻醉尤其是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因其效果确切、操作方便、并发症容易处理而且还能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是目前剖宫产手术麻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放置口咽通气管在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无痛人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00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9例患者(观察组)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后经口放置口咽通气管面罩吸氧下行无痛人流术,对同期29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同样麻醉手术方法但不放置口咽通气管。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反应性症状,包括人流综合征、体动、鼾声呼吸、呼吸困难(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需采取托下颌或人工辅助吸氧处理)及各时段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效果比较无差异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人流综合征;术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8例和40例轻微体动;观察组没有病例出现鼾声呼吸,仅有8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对照组有80例出现鼾声呼吸,56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时段HR、SpO2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放置口咽通气管能有效缓解无痛人流手术中静脉麻醉所致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保持良好通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5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及联合组,每组各50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在T_0(麻醉诱导给药前)、T_1(插管时)、T_2(插管后3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以及麻醉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T_1、T_2时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水平,T_1时的舒张压水平,T_2时的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_1、T_2时的皮质醇、醛固酮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的时间均较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明显更少(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的应用。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Ⅱ组(对照组)不注射氟比洛芬翻注射液.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咽喉疼痛发生率以及麻醉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术毕时,术后12h和术后24h各取外周血2mL,检测PGE_2(前列腺素E_2)浓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h 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4hVAS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与麻醉镇痛有关的不良反应之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但咽痛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时和术后12h时前列腺素E_2浓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时前列腺素E_2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前列腺素E_2浓度比术毕和术后12h时要高(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能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氯胺酮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及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基因1(NET-1)、RHo 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为研究对象,根据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0μg/ml)、氯胺酮低剂量组(5μg/ml)、氯胺酮中剂量组(10μg/ml)、氯胺酮高剂量组(20μg/ml);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情况;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T(qRT-PCR)检测各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NET-1、RhoA基因表达情况;应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NET-1、Rho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数目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氯胺酮剂量的增加,迁移数目逐渐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超出划痕部分明显减少(P0.05),且随着氯胺酮剂量的增加,迁移部分逐渐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MDA-MB-231细胞中NET-1、Rho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且随着氯胺酮剂量的增加,NET-1、RhoA基因的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下调。结论氯胺酮可能通过下调NET-1、Rho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达到治疗或缓解乳腺癌病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术后镇痛所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是引起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一种重要因素.昂丹司琼是有高度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药,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于癌症的放、化疗以及治疗PONV[1].本观察就昂丹司琼不同用药方法对术后镇痛过程中对PONV的预防作用做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小剂量纳络酮单位时间内质量相同容量不同对剖宫产术后吗啡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使用效果。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60例随机分3组,术毕接PCEA。I组:吗啡1.5ug·kg^-1·h^-1。Ⅱ组:吗啡1.5ug·kg^-1·h^-1,混合纳络酮0.05ug·kg^-1·h^-1,48小时(h)总量为0.1~0.16mg。Ⅲ组:同Ⅱ组。术毕I组和Ⅱ组接PCEA2mVh,Ⅲ组接PCEA4ml/h,持续48小时。记录手术后6h、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记录48hPCEA消耗量、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TPCA/EPCA)。结果:I组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Ⅱ、Ⅲ组(P〈0.01);术后6~24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 VAS)Ⅱ组、Ⅲ组显著低于I组(P〈0.01),Ⅲ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Ⅱ、Ⅲ组PCEA消耗量及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显著低于I组(P〈0.05)。结论:Ⅱ、Ⅲ组不仅降低了吗啡的副作用而且加强了其镇痛效果,且单位时间内剂量相等容量较大的Ⅲ组更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PCA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对应激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需术后镇痛产妇.术毕随机分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记录手术后6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测术前、术毕、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血浆葡萄糖值并同时记录MAP、HR.结果 术后6h时点PCEA组VAS评分比PCIA组VAS评分低(P<0.05),其余各时点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组在6h、24h血糖值显著比PCIA组低(P<0.05);术毕、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血糖值比术前较高(P<0.05);两组MAP、HR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比静脉自控镇痛更好地减轻手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管在静脉全身麻醉下结肠镜检查(无痛肠镜)的临床应用。方法 300例无痛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9例患者(观察组)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后经口放置口咽通气管面罩吸氧下行无痛肠镜检查,对同期14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同样麻醉手术方法但不放置口咽通气管。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主要反应性症状,包括人体动、鼾声呼吸、呼吸困难(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需采取托下颌或人工辅助吸氧处理)及各时段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效果比较无差异;术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9例和20例轻微体动;观察组没有病例出现鼾声呼吸,仅有5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对照组有38例出现鼾声呼吸,27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全过程麻醉前、操作中、苏醒后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觉,两组此时段HR、SpO2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给药后2min的SpO2比观察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置口咽通气管能有效缓解无痛肠镜检查中静脉麻醉所致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保持良好通气,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