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联合利福平粉末局部换药治疗溃疡型淋巴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溃疡型淋巴结结核患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抗结核方案,即3HRZE/6HR;治疗组应用利福平粉末局部换药,并加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每次照射15 min,每日1次,治疗4周;对照组无局部用药,无微波照射;分别于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分泌物减少迅速,溃疡面或窦道愈合较快,肿块减小速度增快,病程缩短。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利福平粉末局部换药,并加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溃疡型淋巴结结核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在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完成的57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A组24例,对支气管动脉进行优先处理;B组33例,未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液总量、带管时间、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 A组手术时间(154.2±44.8)min,明显短于B组(191.4±55.3)min(t=-2.710,P=0.009);术中出血量(236.4±135.3)ml,明显少于B组(340.3±215.7)ml(t=-2.078,P=0.042);术后引流液总量(1342.6±132.7)ml,明显少于B组(1855.7±351.3)ml(t=-6.798,P=0.000)。2组中转开胸率分别为8.3%(2/24)、9.1%(3/33),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7.7±3.1)、(8.5±4.2)d,无统计学差异(t=-0.789,P=0.43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3±3.4)、(11.4±4.5)d,无统计学差异(t=-1.006,P=0.08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2/24)、12.1%(4/33),无统计学差异(χ~2=0.001,P=0.982)。围手术期均无死亡,2组患者平均随访20.6、28.3月,均无复发、死亡,无肺坏死、支气管胸膜漏、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2组患者改善症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5%(21/22)vs.92.9%(26/28),χ2=0.000,P=1.000],针对咯血症状,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100.0%(14/14)vs.71.4%(15/21),Fisher检验,P=0.033]。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在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完成的57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A组24例,对支气管动脉进行优先处理;B组33例,未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液总量、带管时间、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 A组手术时间(154.2±44.8)min,明显短于B组(191.4±55.3)min(t=-2.710,P=0.009);术中出血量(236.4±135.3)ml,明显少于B组(340.3±215.7)ml(t=-2.078,P=0.042);术后引流液总量(1342.6±132.7)ml,明显少于B组(1855.7±351.3)ml(t=-6.798,P=0.000)。2组中转开胸率分别为8.3%(2/24)、9.1%(3/33),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7.7±3.1)、(8.5±4.2)d,无统计学差异(t=-0.789,P=0.43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3±3.4)、(11.4±4.5)d,无统计学差异(t=-1.006,P=0.08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2/24)、12.1%(4/33),无统计学差异(χ~2=0.001,P=0.982)。围手术期均无死亡,2组患者平均随访20.6、28.3月,均无复发、死亡,无肺坏死、支气管胸膜漏、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2组患者改善症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5%(21/22)vs.92.9%(26/28),χ2=0.000,P=1.000],针对咯血症状,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100.0%(14/14)vs.71.4%(15/21),Fisher检验,P=0.033]。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涂片法、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三种方法检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 5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同时进行涂片法、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检测抗酸杆菌,比较三种方法对晨痰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涂片法、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阳性率分别为16.3%(244/1 500)、22.0%(330/1 500)、22.4%(336/1 500),涂片法与漂浮集菌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漂浮集菌法的阳性检出率较高(配对χ2=78.68,P<0.001);涂片法和夹层杯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夹层杯法的阳性检出率高(配对χ2=86.37,P<0.001);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对χ2=2.50,P>0.05)。结论:夹层杯法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较高并且快速、简便,可以适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齐海亮  杨阳  史雪娟  李亚斋 《浙江医学》2022,44(7):690-694,701
目的 分析环状RNA circPVT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circPVT1对ESCC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ESCC患者的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共40例.采用qRT-PCR检测ESCC组织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大中量分隔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42例经B型超声诊断为大中量有分隔的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在全身抗痨治疗同时,对照组应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并胸腔穿刺抽液保守治疗,治疗组局麻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分隔打开,置管引流。结果保守治疗组治愈15例,6例形成包裹需手术治疗。治疗组治愈18例,3例胸膜增厚,转为手术治疗。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大中量分隔性胸腔积液诊治中有安全、有效、易操作,明确诊断同时,可给与有效治疗,避免形成包襄而需手术治疗有很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受激活调节正常 T 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factor,RANTES)基因-403G/A 和-28C/G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核性脓胸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0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和300例对照人群RANTES基因-403G/A 和-28C/G 的基因型。结果 RANTES 基因-403G/A SNP 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性脓胸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4和 P =0.008),与 GG 基因型相比,携带 AG +AA 基因型可增加结核性脓胸发病风险(OR =1.40395%,CI =1.015~1.939)。 RANTES 基因-28C/G SNP 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性脓胸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28和 P =0.064),与 CC 基因型相比,携带 CG +GG 基因型与结核性脓胸发病风险无关(OR =1.31495%,CI =0.891~1.936)。结论 RANTES 基因-403G/A SNP 可能与结核性脓胸的发病风险有关,即携带 AG +AA 基因型增加结核性脓胸发病风险;RANTES 基因-28C/G SNP 可能与结核性脓胸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的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行全肺切除术10例,肺叶切除术17例,楔形切除术9例。手术无死亡,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例,经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治愈。结论术前肺功能测定不能全面准确的预测手术危险性,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应结合其他情况综合考虑是否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9年4月~2013年12月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手术治疗26例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在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在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辅助操作孔在与观察孔同一肋间的肩胛下角线(即第7或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结果2例中转开胸:1例因胸膜粘连致密,1例因出血。余24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包括右肺上叶6例,右肺上叶+下叶背段2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5例,左肺下叶+上叶舌段2例。手术时间(152.3±57.2)min;术中出血量(336.3±106.5)mI,术后引流液总量(820.5±570.8)ml;术后带管时间(7.3±3.5)d;术后住院时间(9.4±3.7)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肺漏气3例,其中2例持续引流12~15d后愈合拔管,1例重新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接负压吸引,术后19d后愈合拔管;切口延迟愈合1例,给予清创缝合,10d后切口愈合良好拆线。26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7.6月,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在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完成的57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A组24例,对支气管动脉进行优先处理;B组33例,未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液总量、带管时间、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 A组手术时间(154.2±44.8)min,明显短于B组(191.4±55.3)min(t=-2.710,P=0.009);术中出血量(236.4±135.3)ml,明显少于B组(340.3±215.7)ml(t=-2.078,P=0.042);术后引流液总量(1342.6±132.7)ml,明显少于B组(1855.7±351.3)ml(t=-6.798,P=0.000)。2组中转开胸率分别为8.3%(2/24)、9.1%(3/33),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7.7±3.1)、(8.5±4.2)d,无统计学差异(t=-0.789,P=0.43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3±3.4)、(11.4±4.5)d,无统计学差异(t=-1.006,P=0.08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2/24)、12.1%(4/33),无统计学差异(χ~2=0.001,P=0.982)。围手术期均无死亡,2组患者平均随访20.6、28.3月,均无复发、死亡,无肺坏死、支气管胸膜漏、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2组患者改善症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5%(21/22)vs.92.9%(26/28),χ2=0.000,P=1.000],针对咯血症状,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100.0%(14/14)vs.71.4%(15/21),Fisher检验,P=0.033]。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