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内直径≤3cm的类圆形实性病灶,无肺不张、肺炎、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当肺内有其他病变时,能区分出该结节。SPN常在无症状的病人接受常规X线和CT检查时发现,文献报道,其中半数会发现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占全部原发性肺癌的2%-14%[1],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2]。其组织学复杂、生长方式各异、影像表现多样,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检查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sCRP)检测,进一步探讨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冠脉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以利于AC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4.
5.
甲状腺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主要有甲状腺腺瘤,恶性为甲状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发生于青壮年,并且女性多见.据统计,1998年上海市甲状腺癌男性发病63例,女性发病174例,发病率分别为2.0/10万及5.6/10万.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CT、MRI等解剖成像技术日臻完善,在明确病变部位、形态、大小、数量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T-CT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PET-CT图像资料,分别记录其形态学表现及放射性分布,同时测量其平均SUV值(SUVm ean)。结果:17例孤立性肺结节中,9例为恶性肿瘤,病灶大小在0.6 cm×0.7 cm~2.6 cm×1.9 cm之间,SUVm ean值在1.7~11.4之间,其中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无摄取。8例为良性肿瘤,病灶大小在0.9 cm×1.1 cm~2.3 cm×3.0 cm之间,SUVm ean值在1.7~6.2之间。结论:PET-CT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诊断时要密切结合PET和CT图像,联合应用PET-CT的SUV值和常规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单独CT或PET的SUV值。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是发达国家常见恶性肿瘤,也是我国九大恶性肿瘤之一,近二十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上升更加明显.结、直肠癌大多数起源于腺瘤样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结肠、直肠息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及治疗随访证实的SPN患者,同期行<'18>F-FDG PET-CT显像和病灶部位HRCT检查,<'18>F-FDG 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结果 ,HRCT则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综合诊断判断良恶性,所得结果 与病理检查结果 相对照比较.结果 77例SPN患者共有50例恶性,27例良性,PET-CT正确诊断44个恶性和23个良性SPN.4个良性SPN PET-CT显像为阳性,2例经PET-CT和HRCT联合诊断为良性.单纯PET-CT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5.1%、87.0%、91.7%、79.3%,结合HRCT则提高为96%、92.5%、96.1%、96.1%、92.6%.结论 <'18>F-FDG PET-CT结合HRCT是有效的无创性鉴别SPN良恶性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动脉途径应用溶栓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健侧股动脉插管到患侧动脉周围加压灌注溶栓药,在应用溶栓药同时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100%,治愈率83.3%;对照组症状改善率75%,治愈率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从治疗前后肢围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时机来看,导管介入法即适用于早期又适用于晚期重症者。消肿时间治疗组均≤7d,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导管动脉内途径应用溶栓药物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应重视抗凝治疗在DVT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