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效果及脑神经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实验组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预后良好率、脑神经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2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提高预后良好率,且术后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疝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脑疝患者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7年7月20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因脑干功能衰竭和(或)其它脏器并发症死亡39例,植物生存12例,脑及肢体不同程度功能障碍76例,恢复良好7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开展縁色通道,急诊科实施院前、院内以及专科一体化急救体系是确保急救快速、有效、优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与腰大池引流术(lumbar cisterna drainage,LD)联合应用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氧饱和度、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微量泵输注30 mg/d尼莫地平,对照组行腰椎穿刺,观察组行LD,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记录不同时间节点脑氧供需指标及脑氧饱和度(rSO2),比较MMP-9、sICAM-1、sVCAM-1水平、CVS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术后1周至术后2周,两组VMCA水平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而脑脊液压力及RBC水平持续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至T4阶段,两组SjvO2、CjvO2、CaO2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且T2、T3时间点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至T4阶段,两组Ca-jvO2、CERO2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T2、T3时间点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至T4阶段,两组rSO2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且T2、T3时间点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观察组MMP-9及sICAM-1、sVCAM-1水平及CVS发生率、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颅内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给予尼莫地平联合LD,于改善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氧饱和度、降低CVS风险、减轻脑损伤及颅内炎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比A型内毒毒素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分别采用A型内毒毒素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手术组和A型内毒毒素局部注射组,随访对比两组疗效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率。结果两组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15.98±2.45)个月和(4.67±1.3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和27.9%,显效率分别为100%和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15例(34.9%),明显缓解24例(55.8%),部分缓解1例(2.3%)。B组患者B T X‐A注射后24 h症状即缓解,痉挛缓解起效时间为2.3~5.8d,平均(3.63±1.20)d,B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比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持续时间长、显效率高,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及时雨  齐平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36-2637,2639
目的探讨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镇痛等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d,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80例急性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L/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单位/次,2次/d,两药间隔1 h滴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7.78%、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d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NHISS评分、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增强炎症反应的抑制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随访1~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优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术前应用CT及MRI可明确诊断,椎管扩容术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改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引流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好发于小儿及老年,占颅内血种的10%,硬脑膜下血肿的25%,双侧血肿的发生率高达14.8%。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袭,容易误诊。我院自98年2月至2000年6月在局麻下利用单一高位钻孔引流治疗20例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拔管时间约2~3d,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60~78岁,平均68岁。主要临床表现:头痛、乏力、痴呆、智力下降、轻偏瘫及眼底水肿,偶有癫痫或卒中样发作。大多以脑血管意外在门诊就医时检查CT后确诊,其中左侧巨大硬膜下血肿12例,右侧巨大硬膜下血肿8例,平均出血量约80ml,均有不同程度的中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随访1-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优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术前应用CT及MRI可明确诊断,椎管扩容术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阳性组及吴茱萸次碱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每日灌胃给药1次,给药4周,每周测定1次血压,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分别测定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F1α(6-Keto-PGF1α)、肾素活性(PRA)、心房钠肽(ANP)水平。结果在两个模型中吴茱萸次碱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并能使SHR大鼠血浆TXB2水平降低,6-Keto-PGF1α水平升高;使2K1C大鼠血浆PRA、ANP水平升高。结论吴茱萸次碱能明显降低SHR及2K1C大鼠血压,其降压效果可能通过调节PGI2和TXA2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增加舒血管物质ANP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