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效避孕片复方18甲基炔诺酮(简称复方18甲)是常用的避孕药之一,具有避孕效果可靠,服用方便,不易漏服的特点。本文仅对服用复方18甲妇女血中垂体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激素(LH)进行了测定,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期妊娠应用甘遂引产妇女的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中期妊娠应用甘遂引产妇女,注药后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药后24小时每个细胞SCE率为7.82±0.13(S. E),注药后48小时SCE率为7.05±0.21(S. E)。用药前每个细胞SCE率分别为7.27±0.24(S. E)与7.08±0.23(S. E)。注药后与引产前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甘遂并非是致突变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同期 Turner 综合征患者采用康力龙治疗、治疗组42例,非治疗组23例。随访观察5年以上。对两组的年龄进行均衡性检验符合可比条件,治疗组其身高平均增长5.881cm,非治疗组为1.217cm。用药6个月以上第二性征均见不同程度的发育。继而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药的年龄越小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长期服“复方18甲基炔诺酮”的妇女和从未服过避孕药的正常妇女各10名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比较分析了服药组和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率、随体联会数和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别,认为这一避孕药不具有可察觉的致突变、致癌等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遗传、生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进展及放射免疫方法的问世,为进一步阐明原发性闭经的病因、病理提供了可能性。原发性闭经的发生原因以先天性发育异常多见,占84%。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闭经患者,对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与诊治方法我院妇科内分泌门诊自1980年1月到1985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闭经病人100例,年龄16~38岁,25岁以下者占98.4%。本组患者发生原因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人类核仁形成区(NOR)位于5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副缢痕处,也是人类18S—28S rRNA 基因所在的位置。近几年通过银染技术能使 NOR 特异染色,并且证实只有在功能上有活性的NOR 才能被银染,因此银染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探讨 rRNA 基因功能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又称Turner综合征,属于X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异常所致的先天疾病。患者往往苦于身体矮小、性幼稚或其他躯体畸形来求治。根据遗传学晚近对本症病因、病理学研究和性激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我们对不同类型的Turner综合征采用口服雄激素——康力龙进行了治疗。经过2年多的随访,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8.
1983年Turner 首先以原发闭经性腺发育不良、蹼颈、肘外翻等为特点报道7例Terner综合征。近10年来由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病因、病理、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对20例Turner 综合征病人仅就遗传分类及其临床表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长期口服“复方炔诺酮片”妇女银染核仁形成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Ag-Ⅱ技术,对13名长期口服“复方炔诺酮片”妇女和13名未服药妇女的核仁形成区及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联合进行了研究。服药组和对照组的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_s)、参与联合的银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Ag-AAC)和银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联合(Ag-AA)在丹佛体制分组水平上呈随机分布,两组的Ag-NOR 众数和频率相近,表明“复方炔诺酮片”对服药妇女有活性的rRNA 基因的数量没有影响。服药组的每细胞Ag-AAC 数及每细胞的Ag-AA 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复方炔诺酮片”或许能降低服药妇女rRNA 基因的活性,但提示服药妇女不会增加产生染色体三体或易位患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长期口服“避孕1号”妇女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长期口服“避孕1号”的13名妇女和10名正常对照妇女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比较分析了服药组和对照组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CE),结果服药组平均每中期相SCE 为9.06±0.33,对照组为8.12±0.27,两组相比无显著意义(P>0.05),表明“避孕1号”不具有可察觉的致突变、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