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5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yclin E、CDK2和p21WAF1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丽  齐凤英  左连富  李萍  王辉 《肿瘤》2005,25(2):158-162
目的探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CDK2和p21WAF1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48例食管癌组织、31例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7例正常食管粘膜中cyclin E、CDK2和p21WAF1蛋白及mRNA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2例新鲜食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从食管正常粘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到癌组织,cyclin E和CDK2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食管癌组织中cyclin E、CDK2和p21WAF1蛋白及mRNA高表达,与癌旁组织或切缘正常食管粘膜有显著性差异(P<0.01).cyclin E、CDK2和p21WAF1基因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E和CDK2表达逐渐增强.cyclin E基因表达异常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p21WAF1基因在食管癌中高表达,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反馈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DNA含量、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及多个相关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碘化丙啶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与正常黏膜和非典型增生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明显增高,异倍体细胞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显著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组织;cyclinE、cdk2、p53、E2F基因蛋白过表达,两两之间皆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抑癌基因p21WAF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其余基因蛋白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 结论 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细胞周期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3.
bcl-2、p53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p53在几种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荧光技术对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恶性黑色素瘤(MM)、基底细胞癌(BCC)、色素痣(PN)bcl-2、p53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以荧光指数(FI)作为定量表达指标。结果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基底细胞癌的bcl-2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而二者的p53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恶性黑色素瘤的p53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色素痣(P<0.05),而二者的bcl-2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色素痣中均有bcl-2的表达,基底细胞癌bcl-2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说明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凋亡受抑密切相关;p53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高于色素痣,说明p53为黑色素瘤的恶性标志,检测p53表达可以作为鉴别皮肤黑色素瘤恶性病变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给148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局部注射厌氧棒菌菌苗,症状消失率为98.17%(146/148)。给实验动物外阴局部注射菌苗,用透射电镜观察注射局部及附近淋巴节,可见被活化的巨噬细胞溶酶体增多,高尔基体增大;被活化的淋巴细胞也有体积增大,线粒体增多等变化。测定宿主防御功能包括血清溶菌酶、巨噬细胞吞噬作用,PHA淋巴母细胞转化及T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毒效应,均显示不同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5.
微波抗原修复在P~(53)、NM~(23)免疫组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室在用组织切片检测食管癌抑癌基因 P5 3、NM2 3蛋白表达时 ,发现经微波抗原修复后的组织抗原定位发生了明显异常。 P5 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早已证明是一种核蛋白 ,而经微波抗原修复后其定位发生了异常 ,细胞浆内显示阳性 ,而细胞核则为阴性 ;NM2 3蛋白定位应在细胞胞浆内 ,微波抗原修复后细胞核内也出现了明显阳性。如何分析和理解这个问题对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经过反复实验 ,证明微波抗原修复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 ,如修复时间的长短 ,温度等方面的问题都非常重要 ,修复时间超过 12分钟 ,温度超过98℃时 ,抗原的细胞定位发生改…  相似文献   
6.
引产是计划外妊娠的一种补救措施,但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中期妊娠引产在临床工作中棘手;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式很重要。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天花粉蛋白羊膜腔注射用于瘢痕子宫、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2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站半年内对40例人工流产扩宫前用利多卡因宫腔调内及宫颈管内注射预防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随着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横断科学的产生,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48年WHO对健康定义作了新的规定,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保持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医学模式的转变,调整了护理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做好心理或精神护理的新课题。我科1985—1986年共做儿麻后遗症手术122人次,其中:男98(80.7%),女24(19.3%);年龄最小5岁,最大38岁,平均14岁;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16天,平均16.6天,共做术式21种,各种手术方式的总次数为270次。在122例儿麻后遗症的护理实  相似文献   
9.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E-cadherin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两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并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多种肿瘤存在着上皮钙粘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表达减弱或消失的情况,其表达减弱或消失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或预后有关[1].  相似文献   
10.
HP、p53、端粒酶与胃癌及癌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它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发展过程.自从1983年Wallen和 Mashall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以来,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WHO已将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甚至有些学者认为HP感染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