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氨基葡萄糖片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B组采用氨基葡萄糖片治疗,C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氨基葡萄糖片治疗,综合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A组疼痛改善(1.2±0.4)分、B组改善(1.1±0.3)分、C组改善(1.9±0.7)分,C组联合用药疼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B组单独用药(P<0.05),三组患者在疗效持续时间、疗效起效时间、关节消肿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的C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优于单独用药的患者(P<0.05).通过综合考察患者肢体活动度、压痛、活动痛、休息痛、肿痛等五个方面,提示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较大(u>ua,P< 0.05),C组治疗效果远优于单独用药的A组及B组(P<0.05).结论 玻璃酸钠注射液在改善关节肿胀、功能活动以及维持药效等方面效果显著,而氨基葡萄糖对于改善关节疼痛和关节受限等方面有一定效果,联合使用两者能够迅速减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以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则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电图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63,P=0.0284)。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773,P=0.0364)。患者服药后均未出现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黏附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更有效、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观察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7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心功能状况及房颤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厄贝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状况均出现明显改善(P<0.01),厄贝沙坦组患者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Dd)、左室重量指数(LVMI)值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患者(P<0.01),厄贝沙坦组患者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氨氯地平组(P<0.05),房颤发作频率及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房颤第一次发作间隙明显长于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的房颤发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进行脑梗死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北大之路,恩经复18ug≥9000AU),18ug,im,q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示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能较快速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