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维生素K缺乏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所致出血的部位常见有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往往导致患儿死亡或出现中枢神系统后遗症。目前我国的维生素K缺乏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无全国性资料,现将本课题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4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确诊后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诊后48 h内的血清H-FABP、cTnI水平及S...  相似文献   
4.
孕妇使用Vit K1预防新生儿Vit K缺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预防早发性新生儿出血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134例正常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至分娩时,分别抽取母亲血和脐带血作血清Vit K1浓度测定及脐带血PIVKA-Ⅱ检测,并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检测凝血像,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试验组孕妇血清Vit K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PIVKA-Ⅱ阳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结论] 正常妊娠晚期多次口服Vit K1可降低新生儿脐血PIVKA-Ⅱ阳性率,减少新生儿Vit K缺乏,对预防Vit K缺乏中的早发性新生儿出血有效.  相似文献   
5.
婴儿维生素K缺乏及其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了解中国婴儿VKD情况,评价婴儿及乳母口服维生素K干预效果。方法采集7省活产婴儿脐血547份,用ELISA法测定PIVKA-Ⅱ浓度。对7省活产婴儿19751人群随机抽样分为婴儿干预组(VitK12mg10次,口服)和对照组(不使用VitK1),哺乳母亲21368人,整群随机抽样为母亲干预组(VitK110mg10次,口服)和对照组(不使用VitK1)。所有观察对象检测婴儿至满6个月。观察期间干预组及对照组的全部出血病例,VKDB,及其死亡和残疾病例全部以专门表格登记。结果:(1)城市足月婴儿脐带血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PIVKA-Ⅱ)阳性率32.8%(85/259),农村65.8%(96/146),城乡足月婴儿脐带血PIVKA-Ⅱ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1.0,P<0.001)。(2)婴儿VitK1干预组10418例,4例发生出血,其中2例为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DB),无死亡,无残疾,无1例晚发性VKDB病例。对照组9333人,52例发生出血,其中30例VKDB(21例晚发性VKDB),15例死亡,3例残疾,其中9例死亡,3例残疾由于VKD。(3)乳母VitK1干预组10518例,8例发生出血,2例死亡,无残疾及晚发性VKD病例,2例死亡者排除VKD。对照组10850例,50例婴儿发生出血,其中VKDB(晚发性9例)。14例死亡,5例残疾,其中4例死亡,3例残疾由于VKD引起。(4)小样本采集血测定PIVKA-Ⅱ及VitK1浓度。婴儿干预组脐血、1个月及2个月血浆PIVKA-Ⅱ阳性率分别为70.0%、0.0%、0.0%,对照组为76.2%、28.6%、14.3%。乳母干预组 脐血、1个月婴儿血浆PIVKA-Ⅱ阳性率分别为50.0%、15.0%,对照组66.7%、33.3%。乳母干预组脐血、1个月婴儿血浆PIVKA-Ⅱ阳性率分别为50.0%、15.0%,对照组66.7%、33.3%。乳母干预组初乳、1个月及2个月乳汁VitK1平均浓度分别为0.65μg/ml、0.63μg/ml、0.45μg/ml,对照组0.28μg/ml、0.18μg/ml、0.15μg/ml。干预组与对照组乳汁VitK1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1)中国婴儿脐血PIVKA-Ⅱ检测表明存在约40%的亚临床VitK缺乏;(2)婴儿及乳母口服VitK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