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扁平腺瘤与息肉样腺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扁平腺瘤指平坦或轻微隆起于大肠黏膜表面的腺瘤,其腺瘤成分的厚度不超过周围正常黏膜的两倍,1985年由Muto等最早报道。多项研究显示,大肠扁平腺瘤占所有大肠腺瘤患者的12%~42%,伴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超过12%,远高于息肉样腺瘤的4%,故认为扁平腺瘤是易癌变的特殊腺瘤类型。本研究通过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大肠扁平腺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22例经胃镜加活检病理检查确诊(17例)和疑诊为胃癌但常规活检阴性的患者(5例),同时行EUS、腹部螺旋CT检查,疑诊者在EUS检查的同时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以明确诊断。确定肿瘤侵犯深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N)、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以评价EUS对胃癌诊断及TNM临床分期的准确性。结果5例疑诊者行EUS引导下FNAB全部成功取得肿瘤组织,病理诊断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1例术前EUS诊断为T1N0M0期的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其余患者全部行外科胃癌根治术。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EUS对于TNM分期诊断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T:84.9%,74.2%;N:92.1%,77.1%;M:63.4%,87.5%。螺旋CT对于胃壁是否增厚及N、M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T:27.3%,75%;N:31.5%,100%;M:50%,100%。其中EUS对于T和N分期的敏感性较CT高(P<0.05)。结论EUS术前评价胃癌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尤其是对于肿瘤侵犯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NKG2D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原发性肝癌、2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0名健康者的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NKG2D的表达情况,并用酶标仪检测各组样本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K细胞杀伤率、NK细胞NKG2D的表达率(中位数)、NKG2D+NK细胞数(中位数)、NK细胞中NKG2D的表达水平(中位数)及NK细胞数[(25±7)%、6%、0.7×107/L、15、(1.1±0.6)×108/L]均明显低于正常组[(63±7)%、36%、8.3×107/L、116、(27±1.1)×108/L]和乙肝组[(41±8)%、16%、2.8×107/L,49、(1.9±1.1)×108/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肝硬化组[(29±10)%、7%、0.6×107/L、29、(1.5±1.2)×108/L]比较也略低,但只有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K细胞的活性与NK细胞数、NK细胞NKG2D的表达率、NKG2D+NK细胞数、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57、0.770、0.927、0.734,均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其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明显降低,NKG2D的表达与NK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提高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过继免疫治疗开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82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用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和甲硝唑三联疗法2周,追踪1年,并与145例铋剂三联疗法病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87.8%,HP根除率89.0%;对照组两参数为92.4%和85.7%(P均>0.05)。治疗组副反应显著少。追踪1年,治疗组HP感染再燃9例(12.3%),重感染2例(2.7%),溃疡复发率HP阴转组1/61(1.6%),HP阳性组7/11(63.6%)(P<0.01)。因再燃率高且在停药后4~8周发生,建议修定HP根除的标准时间,应从4周末延到8周末。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疗法治疗进展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对进展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7例消化道进展期肿瘤患者,均进行内镜下光动力联合化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9、12个月进行内镜检查,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定,随访生存时间,观察毒副作用。结果17例患者平均随访8、2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82、4%;内镜下完全应答率29.4%,部分应答率为52.9%;半年生存率76.5%,1年生存率47.1%,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有1例出现皮肤光敏反应,1例术后1周出现大出血。结论光动力疗法可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进展期消化道肿瘤的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由电子内镜检出并首次诊断为结直肠、胃、食管恶性肿瘤病例的变化趋势。方法 近23年内接受电子内镜检查并首次诊断为结直肠、胃、食管恶性肿瘤并在随后2周内经组织病理学和(或)手术结果证实病例,按1986-1993年、1994-1998年、1999-2003年、2004-2008年4个时期进行检出率、性别、年龄构成比的统计。结果 共检出3 489例恶性肿瘤,4个时期的不同部位检出率各为,结直肠8.2%(77/937)、9.0%(279/3115)、9.3%(570/6 114)、7.5%(847/11 330)(p<0.001);胃1.8%(192/10 654)、1.8%(283/15 952)、1.9%(344/18 054)、1.7%(395/23 666)(p>0.05);食管0.5%(56/10 654)、0.6%(102/15 952)、0.8%(153/18 054)、0.8%(200/23 666)(p<0.05);三类恶性肿瘤的男/女比随时间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前13年检出例数最多分布在61~70岁组或51~60岁组,后10年例数最多均分布在>70岁的年龄组。结论 结直肠、胃、食管恶性肿瘤在内镜下检出例数逐渐增加,结直肠的检出率在近5年下降,胃的检出率无变化,食管的检出率在近10年上升;三类恶性肿瘤的男女构成无变化;近10年检出例数最多均分布>70岁的年龄组。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食道狭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和评价内镜直视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食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国产支架及支架推送器,在内镜直视下将支架放置狭窄段,若病变狭窄明显,镜身不能通过,则先行局部扩张术。结果:术前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完全不能进食者3例,仅能进食流质者9例,尚能缓慢进食半流质者3例。经放置支架术后,2小时后均能进食流质,3-5天后能进食半流质,4例在2周后可进食普通饮食。1例食道气管瘘患者术后进食咳嗽消失。结论:内镜下行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其操作方便,避免X线的辐射,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慢性十二指肠溃疡(Du)病人伴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Hp是引起DU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外报道,使用准确检查方法时,DU病人胃内Hp感染率在90~100%,仅少数未检出Hp0,国内报告Hp阴性DU较国外多,原因未明,对此进行研究的章尚缺乏。本研究旨在探讨Hp阴性DU的发病因素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MX基因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胃癌组织石蜡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各20例,将肿瘤组织和对应的切缘癌旁正常组织放置于同一张载玻片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利用IPP 6.0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TMX基因在胃癌组织中及手术切缘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是否存在表达差异.结果 TMX基因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有表达,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14±0.03vs 0.19士0.05,P<0.01).结论 TMX基因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TMX基因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直肠类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超声内镜指导选择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指征的14例直肠类癌,病变直径0.5cm-1.5cm,标记切除范围、黏膜下注射、沿标记钩刀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及术后追踪。结果 14例直肠类癌均成功经内镜切除,ESD手术时间为25min-50min,5例术中创面出血,3例电凝后止血,2例钛夹止血。无术后大量出血,未发生皮下气肿或穿孔。4周-8周后复查超声内镜,创面愈合良好,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随访3月-38月,均无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准确、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