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进洗血仪程序用于制备冰冻红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洗血仪用于红细胞甘油化的可行性。方法将洗血仪用于制备冰冻红细胞的甘油化操作,探索其甘油保存液悬挂高度、连通管口径对甘油滴注速度的影响及振荡频率与手工法甘油化一致的条件,并观察冰冻红细胞质检指标及临床输用效果。结果溶血率、回收率、游离Hb、甘油残余量等指标均达到手工法甘油化的质检标准,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结论洗血仪新增程序完全可以替代手工法甘油化。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谱细胞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一套能快速鉴定血型抗体特异性的谱红细胞。方法 :挑选O型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 ,应用相关血型系统特异性的抗血清 ,先在微板上进行相关血型抗原分型初筛试验 ,挑选出符合要求的抗原 ,然后用试管法做抗原确证试验。结果 :筛选出 2 2名献血员为谱细胞成员 ,组成每套为 10份的谱细胞 ,包含D、E、Jka、Jkb、Fya、Fyb、Mur等 2 0余种抗原 ,可鉴定出Rh、NM、P、Lewis、Kidd等 8个常见血型系统 2 0余种抗体。谱细胞应用于临床 ,鉴定出各种抗体 33例。结论 :本项研究建立的谱细胞抗原分布合理 ,鉴定抗体能力强 ,适合用于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台心医 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30 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其中 15 例为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组),15 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观察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差异。结果:甲状腺腺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病灶数量、声晕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多普勒血流测值中,结节内部与周 边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超声检查可对甲状腺腺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SARS流行期和非流行期无偿献血人群中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病毒感染 情况,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SARS病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 液进行SARS病毒抗体筛查,对SARS病毒抗体阳性样本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一步检测SARS病毒核 酸。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20名SARS病毒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进行电话咨询调查,同时对31名SARS康复献 浆者进行检测,分析相关数据作对照。结果 6120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测出SARS病毒抗体阳性56例,阳性率为 0.92%,31名SARS康复献浆者中,检测出SARS病毒抗体阳性30例,阳性率为96.77%;SARS流行期和非流行期 无偿献血者SARS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91%和0.92%,56名无偿献血者SARS病毒抗体阳性的平均S/CO值 (2.34)和抗体平均滴度(≤1∶2)均明显低于30名SARS康复献浆者的平均S/CO值(14.8)和抗体平均滴度(≤1∶ 32);56例SARS病毒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均未检测出SARS病毒核酸;20例SARS病毒抗体阳性无偿献 血者的调查显示:献血者身体健康,无SARS患者密切接触史。结论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的低水平 SARS病毒抗体阳性率,是否表明SARS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曾经感染过SARS病毒,尚需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冰冻红细胞标准制备程序的确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冰冻红细胞标准制备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手工法及洗血仪制备程序及冰冻红细胞质检结果,探索出最适制备方法。结果:洗血仪制备产品的上清游离Hb、甘油残余量、红细胞回收率等指标优于手工法,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结论:洗血仪程序可作为冰冻红细胞标准制备程序。  相似文献   
6.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皮损中PrxI和CLASP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SAK)皮损中过氧化物还原酶I(Prx I)和胞质链接相关蛋白1(CLASP1)的表达水平。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例SAK患者腕部皮损及其周围皮肤和9名正常人腕部皮肤中的Prx I和CLASP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SAK皮损中Prx I和CLASP1 mRNA水平为(0.94±0.66)和(0.95±0.76),明显高于皮损周围(0.51±0.20,0.56±0.31)和正常皮肤(0.45±0.26,0.47±0.33)。SAK皮损中Prx I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于表皮基底层和棘层,而CLASP1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棘层,二者的阳性染色范围及程度明显高于皮损周围和正常人皮肤。结论:SAK皮损中Prx I和CLASP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广州地区56~ 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广州市安全实施高龄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56~ 60岁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其献血次数、性别、献血频率、献血量选择、职业和文化程度等特征.结果 观察期间广州地区56~60岁献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连续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方法以2016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年期间首次献血且连续血小板捐献量在10 U及以上的849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同一群体的配对t检验来评估第一次与最后一次血小板、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将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期间的血小板捐献量对献血者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配对t检验表明,外周血PLt有增加趋势(t=-8.58,P<0.001);白细胞总体来说有减少趋势(t=5.348,P<0.001);红细胞无改变趋势(t=0.515,P=0.607);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的变化值与献血者年龄、性别以及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献血的间隔期无关系,P>0.05;但是与血小板捐献量41 U及以上比起来,血小板捐献量在≤30 U的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增加的可能性相对较少(血小板捐献量为10~20 U,χ2=13.737,P<0.001;血小板捐献量为21~30 U,χ2=7.491,P=0.006);...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不合格献血者以及再次复检的血液检测情况,为建立低危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中心2010~2011年5项血液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的结果,以及在此期间经过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部分不合格献血者再次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 ~2011年广州地区,5项血液检测项目不合格献血者26 239名(不合格率为4.7%),其中HBsAg、ALT单项检测阳性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再次复检798名,占不合格人数的3.0%(798/26239),其中5项血液检测项目均为合格的472名,占59.1%(472/798),合格率最高的是抗-TP和ALT单项,分别是74.5% (100/134)和69.4%(125/180).结论 影响无偿献血5项血液检测项目的因素众多,广大采供血机构十分有必要做好献血者的回访以及不合格献血者的血液复检工作,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56~60岁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56岁前后献血前的外周血象变化,为我国安全实施推广高龄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血液中心2017~2019年56~6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自其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共计6769人次的献血次数,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外周血象水平波动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则采用图基法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男性56岁前后和女性56岁前后各组外周血象水平,P<0.05。其中,女性56岁后与56岁前的Plt分别为(274.33±49.47)×109/L及(296.61±44.89)×109/L、RBC分别为(4.48±0.35)×1012/L及(4.4±0.3)×1012/L、Hb分别为(125.87±9.08)g/L及(128.33±8.79)g/L相比较,P<0.05,而其WBC分别为(6.29±1.36)×109/L及(6.26±1.46)×109/L、Hct分别为0.39±0.05及0.39±0.02相比较,P>0.05。男性56岁后与56岁前的Plt分别为283.94±59.63)×109/L及(283.5±62.7)×109/L比较,P>0.05,而其RBC分别为(4.94±0.39)×1012/L及(4.91±0.35)×1012/L、Hb分别为(137.15±12.83)g/L及(141.29±10.67)g/L、WBC分别为(5.77±1.23)×109 /L及(6.03±1.26)×109/L、Hct分别为0.42±0.03及0.42±0.03相比较,P<0.05。56岁后男性Plt与女性相比,P>0.05。56岁前后男性的RBC、Hb、Hct均高于女性(P<0.05)。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在56岁后献血前外周血象指标不合格率升高,P<0.05。结论 56~6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血前外周血象水平在56岁前后有所波动,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因此现行政策下献血总体是安全的。但该人群生理调节功能有所下降,因此其献血前外周血常规需加强监测,以保障血液质量及高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