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分析其与早期R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病程<1年的早期RA患者100例,骨关节炎(OA)患者4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70名.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的IL-33水平,并分析血清IL-33水平与RA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282±871)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38)pg/ml,P(0.01)和OA患者[(8±35)pg/ml,P<0.01].血清IL-33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IgG(HRF-IgG)、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2,0.277,0.213,0.302,P<0.01或P<0.05). IL-33阳性组患者的RF阳性率、HRF-IgG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抗MCV抗体阳性率(86%、31%、86%、94%)较IL-33阴性组患者(54%、11%、42%、72%)显著升高(P均<0.05). 结论 IL-33在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并与多种自身抗体(包括RF、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HRF-IgG)显著相关,可能是RA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并通过磺基转氨酶2受体介导它的生物学效应。动物实验表明,IL-33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且其致损伤作用有赖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干扰素γ的存在,IL-33在许多炎性疾病中大量表达,这里主要介绍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中大量表达IL-33,IL-33通过肥大细胞依赖途径促进疾病从急性到慢性的转化,从而导致疾病的迁延难愈。由于可溶性ST2有助于减轻IL-33引起的炎性效应,从而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technetium-99conjugated with 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Tc-MDP)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20年9月—2021年5月89例RA患者的血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s,ESR)进行测定,对照组为同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的57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其中99Tc-MDP组45例,99Tc-MDP联合GC组44例,在基线期和99Tc-MDP治疗10 d后,对各RA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HC相比,RA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protein A-1,Apo-A1)水平显著降低,Apo-B/Apo-A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4.
5.
表现为结节性红斑的瘤型麻风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4岁.反复面部、四肢结节性红斑3年入院.缘于2005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散在少量暗红色痛性结节,消退后留有褐色斑块,未予重视.2007年5月18日再次因四肢远端暗红色结节,伴疼痛,就诊于某院,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结节活检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结节性红斑".2008年2月11日四肢远端、双侧脸颊散在暗红色结节再次出现,量较多,疼痛剧烈,伴畏寒、低热.2008年2月21日就诊我院,以"结节性红斑"收住院.查体:体温36.6℃,血压104/8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