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 细胞流变学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细胞流变学研究的新方法骆秉铨*黄荣国*陈兴新*细胞流变学是研究血细胞流动变形的科学,在方法学上发展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多不能直接动态观察细胞水平的真实改变,有待完善和创新。我们采用布氏多功能显微镜的活血分析法[1],在高放大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细胞形态改变及高压氧暴露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阻断沙鼠双侧颈动脉30min,造成急性脑缺血损伤,然后在250kPa高压氧下暴露60min,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活性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红细胞聚集明显,血中有较多的棘型红细胞,红细胞正常凹面消失,影子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增多,白细胞数量增加,伪足形成,细胞内碎片等形成较大的血栓块,但脑缺血损伤动物经250kPa高压氧暴露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的白细胞,血小板活化具有调整作用。并具有保护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损伤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这一思想是在2000年的证的研究中逐步形成的。从系统科学来看,人的发生功能产生和维持人的形态结构及其官能,功能异常是疾病更深一层的本质。中医以证为核心的功能病理学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科学原理:疾病在本质上是功能性的,证在本质上是功能性的。人体科学的人体功能态学说认为,人体功能态是人的整体功能状态中一些各具特征的状态,从医学角度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健康功能态和疾病功能态。疾病功能态是人在疾病功能状态下的各种特殊状态,它是疾病的不同性质、不同进程等内容在人体功能上的具体体现。中医的证是功能性的,不同的证是不同内容的功能异常。从人体科学来看,证是疾病功能态,辨证论治是辨识和调理疾病功能态。发扬中医的这一特色,对于人体功能态学说乃至整个人体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 1995年引进美国 Bradford研究所首创的国际领先新技术——布氏显微镜系统,具有高放大(15000倍)、多投射(相差、暗视野、中密亮视野、差分、偏振、亮视野等)和活标本观察等特点,并配有高清晰度的彩色监示器、激光照相机和高级录相机,它克服了普通光镜放大倍数太低和电镜已先处死血液标本等重大缺陷,可以十分生动直观地在屏幕上观察血液标本并立即从一滴血中得到全身的健康或疾病信息。因此被誉为“显微技术领域中里程碑式的突破”和“二十一世纪医学的听诊器”。该系统血液分析技术分为干血检查和活血分析,干血检查观察“自由基足迹”(ROTS块)的大小、形状、位置等指标,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及定位定性;活血分析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中晶体、斑块等血液形态学指标,判断消化、循环和免疫系统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主要从营养学角度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新技术首创单位布氏显微镜的应用范围已涉及心血管临床,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干血表现、根据活血中粥样斑块判断动脉硬化、根据活血中胆固醇结晶和乳糜微粒的多少来判断血脂水平等。但总的说来,指标偏少表浅,缺乏定量技术,应用范围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损伤动物经高压氧暴露治疗后大脑微血管及局部组织灌流的作用. 方法: 沙士鼠188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缺血后高压氧暴露组. 用激光微循环血流计测定正常对照组高压氧暴露治疗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动态改变; 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血细胞流变性的变化; 用微电极测定了动物脑微血管NO含量的变化; 观测了高压氧暴露时离体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变化; 用H-7000电子显微镜等探讨了脑损伤后用高压氧治疗对脑皮质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用夹闭双侧颈动脉造成脑缺血30~120 min松夹再灌. 结果: 正常对照组动物在0.2 MPa氧暴露, 通过透窗观察到软脑膜细动脉比暴露前收缩10.1%, 细动脉血流速度比高压氧暴露前减慢0.58 mm/s, 细静脉流速比高压氧暴露前减慢0.29 mm/s, 大脑皮质血流量减少37%(P均<0.01). 而脑缺血损伤动物暴露于0.25 MPa高压氧60 min, 软脑膜细动脉可在颈动脉再灌流后血流速度得到一定改善的基础上净增0.85 mm/s, 细静脉血流速度增加0.31 mm/s, 脑皮质血流量在高压氧暴露后可恢复到或接近脑损伤前水平 .单纯脑缺血组在与高压氧暴露组相同观测期间软脑膜细动脉血流速度和脑皮质血流量均明显减少, 与HBO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P均<0.01. 且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减退, 0.25 MPa高压氧暴露具有保护红细胞膜流动性作用. 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 脑缺血时动物大脑皮质有结节及弥漫性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周围有细胞包绕, 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 Niss小体减少或消失. 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周围水肿, 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异常改变, 血管结构壁破坏, 周围组织水肿; 毛细血管内外膜连续性差, 管壁结构疏松, 基底膜断裂等. 而脑缺血动物经0.25 MPa高压氧暴露后, 上述病变减轻或消失. 表明高压氧具有保护大脑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作用. 结果还显示, 高压氧下脑缺血30 min, 沙士鼠软脑膜细动脉末端NO呈指数递增, 再灌期缓慢下降. 0.2 MPa O2暴露时, NO周期性释放频率和幅度增加. 在脑缺血2 h组, 当缺血5 min, NO合成增加, 缺血90 min, NO增至最大值, 而后开始下降, 于缺血100 min左右, 释放至基础值以下. 在0.2 MPa O2暴露时, NO未显示间断性释放变化, 幅度亦未见增加. 表明脑微血管NO的产生与缺血损伤程度有关, 高压氧暴露可促进NO的产生. 实验还显示, 0.1 MPa O2下共培养的SMC[Ca2+]i和EC[Ca2+]i均缓慢下降. 0.2~0.4 MPa O2暴露3~5 min内, 共培养的EC[Ca2+]i明显增加, 而在此时SMC[Ca2+]i却明显减少, 尤在贴附于EC生长的SMC[Ca2+]i下降最为明显. 氧压增至0.4 MPa时, EC[Ca2+]i瞬间增加, 且在随后的3~5 min内一部分EC相继破裂, 荧光指示剂外溢, 显微镜下可见类似"炸弹”爆炸时的景象. SMC[Ca2+]i相对增加, 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0.1~0.4 MPa N2-O2对照组, 共培养的SMC[Ca2+]i和EC[Ca2+]i均同步缓慢下降, 显示高氧分压暴露微血管损伤与细胞内Ca2+内流有关. 结论: ①正常机体HBO暴露时脑血流量减少是机体避免高氧环境对组织损伤的保护性反应, 脑损伤后HBO暴露时脑血流量增加与损伤部位修复作用有关; ②脑损伤时血细胞流变性改变是全身性的一种应激反应, HBO暴露可使缺血性脑损伤的白细胞由激活状态向稳态转变, 以达到对白细胞粘附功能的调整作用,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白细胞伪足形成, 细胞内颗粒运动活跃等激活现象是其高粘附蛋白在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形式; ③ 0.25 MPa HBO暴露具有保持脑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细胞的作用等; ④高压氧可促进脑微血管NO的产生, 并影响细胞Ca2+浓度变化, 均与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损伤动物经高压氧暴露治疗后大脑微血管及局部组织灌流的作用。方法 :沙士鼠 188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缺血后高压氧暴露组。用激光微循环血流计测定正常对照组高压氧暴露治疗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动态改变 ;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血细胞流变性的变化 ;用微电极测定了动物脑微血管NO含量的变化 ;观测了高压氧暴露时离体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 的变化 ;用H 70 0 0电子显微镜等探讨了脑损伤后用高压氧治疗对脑皮质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用夹闭双侧颈动脉造成脑缺血 …  相似文献   
7.
8.
<正> 《灵枢·海论》提出了四海的概念和四海有余、不足的证候表现,本文试对四海的生理病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就四海有余不足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穴作初步探讨。关于海,《说文》云:“天池也,百川所会者。”自然之海有东西南北之分。《灵枢·  相似文献   
9.
10.
回顾经络本质研究的历史,归纳了14种假说,概括为两种基本的研究思路—以形态结构为侧重点寻找经络的物质基础的形态学思路和侧重于经络功能特点的系统论思路。通过对经络本质与经络现象、经络结构与经络功能、形态结构与物质基础等重要理论问题的反思和讨论,指出按形态学思路研究经络本质的局限性,提示今后的攻关方向应沿系统论思路不断向前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