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结直肠癌的微创治疗是指通过微创途径切除结直肠癌,达到根治效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以腹腔镜-内镜外科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已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充分展现出微创优势,并逐渐发展成熟。这不仅是微创外科的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日益深入人心的微创外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腹针、启宫丸中医周期疗法、二甲双胍、达英-35、克罗米芬、HCG联合应用)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妇科、不孕不育专科治疗的PCOS不孕症中符合研究条件的60例中医辨证为痰湿型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分成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中西药结合对照组、西药对照组3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腹针、启宫丸中医周期疗法、二甲双胍、达英-35、克罗米芬、HCG联合应用)治疗痰湿型PCOS不孕症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PCOS不孕症患者的生殖激素、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的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1 097例, 术后发生早期(术后14 d内)吻合口漏46例(4.2%), 采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具体方法为:经腹骶前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吸引;用32~34号硅胶管与内套管8号硅胶管制作成双套管, 经肛灌洗负压引流:经肛双套管负压(-50 mmHg)应超过经腹骶前双套管的负压(-25 mmHg), 每1 h间断全速冲洗同时脉冲式挤压防止粪便堵塞, 保持引流通畅。总结分析其疗效。结果 46例患者采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后, 中位随访169 d, 保守治愈39例(84.7%);再手术7例(15.2%), 其中1例因黏连性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治愈), 1例因出现直肠阴道瘘行回肠袢式造口和择期修补手术(治愈, 造口已关闭), 1例行回肠袢式造口(因肝肺转移先行治疗, 漏未愈合), 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行急诊剖腹探查、腹腔灌洗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括约肌间切除(ISR)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组医师实施经腹ISR治疗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Wexner排粪失禁评分评估肛门功能,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经腹ISR患者均完成Wexner评分量表的评估,平均随访时间32.7月,其中83例(86.5%)排粪控制良好(Wexner评分小于10分)。Wexner评分与术后随访时间呈线性负相关(r=-0.078,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43)、吻合口距肛缘(P=0.001)及新辅助放化疗(P=0.001)与术后肛门失禁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距肛缘小于2 cm(P=0.020)和新辅助放化疗(P=0.001)是经腹ISR术后排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腹ISR术后多数患者肛门功能良好,吻合口距肛缘不足2 cm和新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左半结直肠癌合并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PDM)的解剖形态与分型, 并探究应用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实施腹腔镜根治手术的995例左半结肠和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24例(2.4%)合并PDM者回顾影像学资料和手术录像, 观察降结肠及系膜分布形态, 评估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并发症。根据解剖学形态特点, 将PDM分型如下:0型为PDM合并中肠旋转不良或升结肠系膜旋转不良;1型为横结肠与降结肠移行处系膜未固定;2型为PDM降结肠在肠系膜下动脉水平附近明显内移, 其中不越过腹主动脉者为2A型, 越过腹主动脉者为2B型;3型为降乙交界结肠系膜未固定, 在肠系膜下动脉水平以下明显内移。结果 24例术中诊断左半结直肠癌合并PDM患者中, 仅有9例(37.5%)术前影像被部分外科医师阅片时发现并诊断。全组患者男性22例, 女性2例;年龄为(63±9)岁。24例PDM分型如下:0型占4.2%(1/24);1型占8.3%(2/24);2A型和2B型分别占37.5%(9...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揭阳市揭东区云路镇卫生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非那雄胺片治疗,研究组采取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非那雄胺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  相似文献   
7.
文献报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约为1.5%~17.5%[1].肛管双套管冲洗并负压引流是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方式,其中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现将我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采用肛管双套管冲洗并负压引流成功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17例,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42~79岁,平均59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8年12月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273例结肠癌CM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147例,开腹手术126例,比较两组术后的肿瘤根治性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的近端切缘、远端切缘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73例患者中.有251例(91.9%)接受了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1%(9/147)和7.9%(10/12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8%(35/147)和16.7%(21/1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4%和74.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5%和7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CME手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范围,有望成为结肠癌新的手术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肛提肌裂孔水平直肠前方肌群结构和神经血管组织的解剖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3具男性半盆腔尸体标本, 通过3种方式进行解剖, 观察肛提肌裂孔水平直肠前壁的相关肌群结构和神经血管束(NVB), 即(1)1个半盆标本, 模拟直肠癌手术进行分离和观察;(2)1个半盆标本, 从横断面, 用莱卡刀片进行连续横断切(层厚约1 cm)观察;(3)1个半盆标本, 选择正中矢状面进行观察和组织学研究。对典型层面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 对肌群类型、神经和血管进行鉴别。结果 (1)分离半盆尸体标本, 于尿道膜部区域, 约平肛提肌裂孔水平, 见直肠纵肌向尾侧腹侧移行, 其向腹侧移行肌束形成直肠尿道肌, 向腹侧附着于尿道膜部。头侧毗邻前列腺尖, 见会阴深横肌断面。在直肠尿道肌后缘与直肠纵肌之间见两侧NVB的交通血管。直肠尿道肌将直肠前壁向腹侧牵拉, 参与形成肛直角。(2)由尾侧向头侧进行连续横断面观察, 在肛门外括约肌层面, 直肠纵肌向尾侧移行, 于肛门外括约肌上缘分成2个肌束:一束向尾侧背侧移行, 插入肛门外括约肌与肛门内括约肌构成的括约肌间隙中, 形成联合纵肌;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预测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疗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获取1组FOLFOX方案一线治疗mCRC的数据(GSE104645)作为训练集,其中FOLFOX方案疗效敏感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31例,耐药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23例。将训练集样本按7∶3分为内部训练样本和内部测试样本。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采用FOLFOX方案一线治疗的30例mCRC患者的芯片数据集(GSE69657)作为外部验证样本,其中敏感组13例,耐药组17例。运用R 3.5.1软件Combat包对两套矩阵的表达值进行批间差校正。运用GEO2R平台对GSE104645中敏感组和耐药组的基因表达进行差异分析,以P<0.05且|log2FC|>0.33(FC为差异倍数)为阈值,筛选FOLFOX方案的耐药基因和敏感基因。采用多层感知器方法对GSE104645数据集进行FOLFOX方案疗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然后,以外部验证样本进行回代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基于GSE104645数据集,共筛选出2076个差异基因,其中822个基因在耐药组上调,1254个基因下调,下调基因为敏感基因。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物质代谢的调控过程中。所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共纳入39个基因,包含2个隐藏层。其在训练集中预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准确度分别为75.7%和76.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回代验证显示,外部验证样本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结论基于芯片数据成功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稳定性好,预测FOLFOX方案一线治疗mCRC疗效的效能强。与奥沙利铂耐药相关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物质代谢的调控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