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锥状点式接触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术后,骨愈合过程中X线像形态的差别,对比分析锥状点式接触钢板与传统钢板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1994~2002年,我院随访资料完整的188侧长干骨骨折,其中121侧长干骨骨折用锥状点式接触钢板内固定术。67侧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6周、8周、3个月、半年,拆钢板前及拆钢板后各X线摄影一次,根据X线摄影观察骨痂分布、形成快慢、密度等情况,结合临床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锥状点式接触钢板内固定术121侧,尺、桡骨双骨折9侧平均72.5±10.5天愈合,胫骨77侧平均愈合时间83.8±15.6天。股骨骨折35侧平均120.3±22.2天愈合。67侧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尺、桡骨双骨折10侧平均85.5±13.5天愈合,胫骨27侧平均愈合时间110.3±20.1天,股骨骨折30侧平均152.4±30.1天愈合。两种治疗方法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锥状点式接触钢板能有效地保护钢板下皮质骨的血运,更有效的稳定骨折对位,其板下2mm间隙有利于血供重建,骨折愈合时间短,质量高,优于传统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患者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了解急性颅脑损伤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18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分为轻型组(37例),中型组(58例)和重型组(90例),全部病例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动态ECQ检查,1周后复查,并于入院即刻检测心肌酶谱及血清肌钙蛋白I。结果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伤后出现多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总发生率为78.4%,在入院24hR表现显著,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改善(1周后为38%);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CK、CK-MB、LDH、HBDH及CTnI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与其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手法复位、牵引、同定以及手术治疗情况,并随访0.5~5年.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0.5~5年,肘关节屈伸受限<20°4例,轻度肘内翻2例.未见Volkman缺血肌挛缩及肘外翻等其他并发症.疗效为优者124例,占95.38%,良者6例,占4.6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0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住院治疗时间为15~49d,平均23.4d;对出院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本组10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按照Harris髋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达优者98例,良者8例,优良率为100%,治疗效果理想。结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方法的选择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凝血指标对急性颅脑外伤预后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系统测定119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6h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FFr)、D-二聚体(D—Dimer)、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FBG(纤维蛋白酶原)、TT(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结果PT、APTT、INR、FBG及D—Dimer异常在各型急性颅脑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重度损伤组INR、D—D明显高于其他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PT、AFFT、INR、DD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T、FBG、PLT则未显示出差异(P〉0.05);PT、APTT及D—Dimer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其中PT、APTT、INR、D—Dimer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折后期肢体肿胀采用中医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66例骨折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n=30)与中医中药治疗(观察组,n=36)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后期肢体肿胀采用中医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或皮肤软组织缺损,是骨科治疗的难题,本文探讨半环槽外固定架等微创手术在治疗胫骨难治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于1995年至2003年治疗胫腓骨难治性骨折15例,用微创手术方式使骨折对对、闭合穿针,半环槽外固定架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术后骨折均能达到功能复位,6至10个月骨折愈合,愈合率达1OO%,相邻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骨感染。结论 使用半环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难治性骨折具有稳定骨折,不影响软组织的外科处理,骨折局部血供恢复快,相邻关节功能恢复好,有利于骨折预期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极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至2010年期间56例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对其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例均得到随访,根据Rasmussen评分标准[1]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32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实施手术,根据不同的骨折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术中确保胫骨平台高度与宽度的准确恢复,植骨填充塌陷的关节面,钢板支撑内固定,术后应注意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