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在肺结节检测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胸部CT平扫的250例患者。分为住院医(A组)、AI(B组)和住院医结合AI(C组)三组,比较三组对肺结节检出的误诊率、漏诊率、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平均诊断时间。同时分别比较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GGN)良恶性的AI量化参数,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以两名高年资主任医师共同阅片结果为参照标准,确认有2230个结节。B组的误诊率明显高于A、C两组,阳性预测值明显小于A、C两组(P<0.05)。A组的漏诊率明显高于B、C两组,敏感度明显低于B、C两组(P<0.05)。B组平均诊断时间明显少于A、C两组(P<0.05)。实性良、恶性结节的长径、最大面积、体积、最小CT值和恶性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7的参数为:长径、最大面积、体积、恶性概率。GGN良、恶性结节的长径、最大面积、体积、平均CT值、最大CT值和恶性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AUC均大于0.7。结论AI协助阅片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肺结节检出敏感度,并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同时AI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预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双球管模式超低管电压(70 kV)下肢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收集90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70 kV管电压,双球管模式,SAFIRE-3;B组:100 kV管电压,单球管模式,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C组:70 kV管电压,单球管模式,SAFIRE-3。测量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4个血管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CT值,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ratio,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比较3组间辐射剂量。结果:①双球管70 kV组(A组)和单源70 kV组(C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的3个血管ROI的CT值高于单源100 kV组(B组),双球管70 kV组SNR及CNR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远端细小分支的显示双球管70 kV组(A组)明显优于B、C组,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C,双球管70 kV组(A组)较单源70 kV组(C组)辐射剂量升高约24%,但较单源100 kV组(B组)辐射剂量降低约18%。结论:大螺距双球管模超低管电压70 kV联合迭代重建技术下肢CTA检查,可降低辐射剂量,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并有利于远端细小血管分支的显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定量评价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优化对比对甲状腺结节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接受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病变患者,分别比较80 kV(A组)、140 kV(B组)、线性融合0.3LB(C组)及非线性融合NLB(D组)4组图像中颈动脉、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病灶3个部位的CT值、SNR、CNR,比较4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主观评分比较C、D两组对甲状腺病灶的包膜及内部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C组与D组背景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小于A、B两组;A组与D组颈动脉、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病灶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0.08、0.08),大于其他两组。C、D两组正常甲状腺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均大于A、B组(P均<0.05);D组颈动脉SNR及CNR、甲状腺病灶SNR及CNR、正常甲状腺CNR均大于其他3组(P均<0.05)。C、D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36±0.51、4.01±0.56,D组优于C组(P=0.02)。结论 非线性融合可提高颈部图像质量,更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包膜及乳头结构,对结节的CT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征象联合影像组学模型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其他病毒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云南省15家医院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为病毒性肺炎并接受胸部CT扫描的181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毒类型分为COVID-19组(89例)和非COV...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技术定量评估中老年志愿者大腿肌肉脂肪含量的价值及其与肌力的相关性。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间, 前瞻性招募30名年龄为45~70岁的志愿者, 男15名、女15名, 年龄52.5(49.0, 56.3)岁。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R扫描, 包括左侧大腿中段横断面T1WI、IDEAL-IQ序列和冠状面T2WI, 勾画左侧大腿中段伸肌群(股四头肌)及屈肌群(腘绳肌)感兴趣区, 获得肌肉横截面积(CSA)、骨骼肌指数(SMI)、肌间脂肪分数(FF)和肌内FF。此外, 选取60°/s、180°/s的角速度对所有受试者左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 获得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及总功(TW)。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肌群间CSA、SMI、肌间FF、肌内FF、PT、TW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法评估大腿肌肉CSA、SMI、肌间FF、肌内FF与PT、TW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大腿CSA、PT、TW高于女性(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RI定量技术3D-IDEAL-IQ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的大腿肌间、肌内脂肪浸润含量差异,并分析其分布情况。方法:搜集确诊为T2DM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T2DM组),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大腿中段的MRI检查,分别测量皮下脂肪面积和肌肉区域间脂肪面积,通过各肌肉脂肪分数计算肌肉内的脂肪面积及单纯肌肉面积。再根据人体解剖学分区将肌肉分群,分别计算各肌群的肌肉内脂肪面积及纯肌肉面积。结果:T2DM组的皮下脂肪面积(P=0.004)、肌肉区域间的脂肪面积(P<0.001)、肌内脂肪面积(P<0.001)绝对值均大于对照组;T2DM组的肌内脂肪面积相对值较对照组大(P<0.001),单纯肌肉面积相对值较对照组小(P=0.044),并且大腿前外侧群肌肉减少更为显著(P=0.003)。结论:3D-IDEAL-IQ定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T2DM患者大腿肌间和肌内脂肪浸润含量和分布;T2DM患者大腿骨骼肌的脂肪及肌肉的比率较健康人群产生变化,脂肪沉积更明显,肌肉含量更少,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 T2* mapping定量评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移植物成熟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因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而接受ACLR患者(ACLR组)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膝关节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及T2* mapping检查,另对2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对照组)行单次膝关节同序列扫描。对ACLR组于术后6个月以统一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比较ACLR组术后各时间点移植物T2*值及其与对照组ACL的T2*值的差异,分析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T2*值与IKD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LR组术后1、3个月移植物T2*值低于对照组ACL的T2*值;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T2*值高于术后1、3个月(P均<0.01);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与对照组ACL的T2*值、ACLR组术后1与3个月移植物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T2*值与IKDC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25,P=0.008)。结论 MR T2* mapping对无创定量评估ACLR术后移植物成熟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BOLD)和T2-mapping成像技术评价盘源性腰痛大鼠椎旁肌功能改变的潜在价值。方法:在X线透视引导下使用26G针头经左侧后入路穿刺大鼠L4-5和L5-6椎间盘,向髓核内注射PBS溶液2.5μL,构建SD大鼠盘源性腰痛模型(1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18只)不做特殊处理。于造模后1天、1周、2周、1个月分别对36只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包括步态分析、热板实验、丙酮实验和悬尾实验。造模后1个月对36只大鼠进行3.0T MRI扫描,包括T2-mapping和BOLD序列,测量L4-5和L5-6层面双侧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T2和R2*值,取12个ROI的平均值。在造模后1个月的MRI扫描后随机处死腰痛组和正常组各6只大鼠,解剖获取实验鼠L4~L6水平双侧椎旁肌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Elisa实验,分别评价椎旁肌肌球蛋白重链和TNF-α的表达情况。剩余实验鼠在造模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重复以上实验。结果:行为学评估结果显示,造模后6个月时腰痛组的步态评分高于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19);在造模后3和6个月时腰痛组的冷热刺激缩爪时间阈值显著降低、弯腰时间显著增加,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mapping和BOLD 成像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腰痛组造模后3和6个月时椎旁肌的T2值显著减小,造模后6个月时R2*值显著增大,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腰痛组于造模后6个月时椎旁肌肌球重链蛋白1(MYH1)的表达水平增高(Z=-2.882,P=0.004),肌球重链蛋白7(MYH7)的表达水平减低(Z=-2.882,P=0.004)。ELISA实验结果显示,腰痛组椎旁肌的TNF-α表达水平于造模后1个月高于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79,P<0.001)。结论:BOLD成像及T2-mapping成像技术能够无创性定量评估盘源性腰痛大鼠椎旁肌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