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24 h尿液钾离子浓度测定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 方法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7 ~ 29岁,平均22岁.患者按入院治疗期间是否留置尿管分为A组(非留置组,32例)和B组(留置组,入院后即留置尿管,11例),两组均以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解痉镇痛及修复膀胱黏膜屏障为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30名.各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24 h尿钾、尿钠和尿肌酐浓度.24 h尿钾、尿钠浓度均以24 h尿肌酐浓度作为内参,标准化后进行比较.A、B组于治疗前后行盆腔疼痛与尿急/尿频(PUF)评分.分析治疗前后组间、组内尿钾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与PUF评分的关系. 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24 h尿肌酐、尿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钾浓度:①治疗前:A、B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80±0.67)、(6.22 ±0.92)、(6.47±0.97)mmol K/mmol Cr,A组与B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②治疗后:3组分别为(6.23±1.42)、(6.02±0.98)、(6.47 ±0.97)mmol K/mmol Cr,A组与B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UF评分:①治疗前A组23.19 ±3.64,B组21.95±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2,P=0.200);A组PUF评分与尿钾浓度呈负相关(r=-0.637,P=0.0001),B组与PUF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581,P=0.188);②治疗后A组18.31 ±2.19,B组17.18±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1,P=0.742);A、B组PUF评分与尿钾浓度均呈负相关(A组:r=-0.427,P=0.015;B组:r=-0.779,P=0.005).43例患者治疗前PUF评分22.77±3.63,治疗后18.12±2.8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7,P=0.0001). 结论 尿钾浓度测定能较好评估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2D腹腔镜下与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及广东省人民医院2个中心泌尿外科2015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期间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共12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腔镜方式不同,分为3D腹腔镜组(40例)和2D腹腔镜组(82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2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组(2D腹腔镜组)和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组(3D腹腔镜组)患者根据年龄、BMI、前列腺体积、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等进行匹配后2组各纳入40例。对匹配成功的患者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进一步随访,分析2种手术方式效果差异,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式安全性。  结果  3D腹腔镜组比2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2.3(2.0, 3.0)h vs. 3.0(2.3, 4.0)h, P=0.023],出血量更少[50.0(50.0, 137.5)mL vs. 275.0(112.5, 337.5) mL, P<0.001];但2组切缘阳性率、尿漏率、尿控恢复率、性功能恢复及无生化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可获得更好视野,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但2组远期随访切缘阳性率、尿控恢复率、性功能恢复及生化复发率等方面手术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肾癌相关肿瘤标记物,用于肾癌临床诊断、药物治疗靶点的选择及预后监测.方法 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筛选15例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统计学采用t检验进行定量比较,以两组蛋白含量比值在1.5倍及以上,P<0.05,被认为是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或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鉴定.结果 共筛选分离出2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经质谱技术共成功鉴定了26种蛋白质,11种蛋白质在肾癌组织中上调,15种蛋白质下调.其功能覆盖细胞活动的多个方面,其中线粒体短/支链特异性酰基辅酶A脱氢酶、醛糖1-表异构酶、PRDX4、CAPG、β-防御素107、微纤丝相关糖蛋白4等6种蛋白是我们首次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筛选的肾癌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发现了1个预测蛋白(UCRIL).结论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在肾癌组织中获得较好的筛选效果,新筛选的差异表达蛋白有望成为肾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外环下切口和腹股沟管切口精索静脉曲张显微外科结扎术均被推荐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但手术复杂度不同。本研究旨在了解两种手术切口的精索血管显微解剖结构。方法:选择外环下切口80例,腹股沟管切口20例,术中记录精索动脉、静脉及淋巴管数量;并从10例成人尸体取材精索,经组织染色,记录两种切口水平精索动静脉数量。结果:术中中静脉(2~5 mm)在腹股沟管切口有(1.80±0.83)条,外环下切口有(3.98±1.99)条,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7.536,P<0.01);静脉总数腹股沟管切口为(6.40±1.67)条,外环下切口为(9.01±2.70)条,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4.071,P<0.01)。两种手术切口的小静脉(≤2 mm)、大静脉(≥5 mm)、动脉和淋巴管数量差异无显著性。尸体研究数据:在外环下水平和腹股沟水平动静脉数量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虽然外环下水平精索静脉总数及中静脉数量均多于腹股沟管水平,但中静脉并不会加大手术难度,外环下切口不会较腹股沟切口操作更复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