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降胆固醇药物.近年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除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外,还有独立于降脂外的作用即多效性,在心血管领域,其多效性主要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促进凋亡、抑制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等.然而这些多效性作用在临床治疗中是否具有实际临床获益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测定其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浓度对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作为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病因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C)对冠心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3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00例,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ys-C浓度,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定义为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有9例患者(4.5%)出现终点事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以后,CysC是冠心病不良预后的显著预测因子(10gCysC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调整后OR1.70,95%CI1.51~1.94);相对于CysC最低第四分位数水平(〈1.8m班)患者,CysC最高四分位数水平(〉5.4mg/L)患者1年内发生冠心病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7.93倍(调整后OR值7.93,P〈0.001)。结论CysC能作为早期预测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心脏事件的一个独立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测定其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浓度对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作为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病因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42例肥胖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组(观察组,118例)和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对照组,124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血压晨峰、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结果 (1)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24h平均舒张压(diastole blood pressure,DBP)、白昼SBP、白昼DBP、夜间SBP、夜间DBP、晨峰SBP、晨峰DBP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除24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e blood pressure vriability,DBPV)、夜间DBPV无改善(P0.05),余指标均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SBP、白昼SBP、夜间SBP、夜间DBP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4)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9.47±2.04)%vs(10.40±2.76)%]、白昼SBPV[(10.62±2.41)%vs(11.28±2.31)%]、夜间SBPV[(8.34±2.53)%vs(10.55±2.63)%]、夜间DBPV[(10.37±2.12)%vs(12.68±2.64)%];昼夜节律[(9.54±1.24)%vs(6.25±1.12)%]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改善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但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效果更佳,尤其在降低夜间血压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的肥胖界定标准,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入选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5例,分为正常体质量组(n=60)、超重组(n=62)和肥胖组(n=83),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左心室几何形态。结果 3组患者LVMI由高到低分别是: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质量组[(56.21±14.94)(49.06±11.63)(42.65±18.18)g/m2.7];校正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病程后,3组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超重组向心性肥厚(CH)发生率(32.3%比10.0%,P0.05)较高,而离心性肥厚(EH)发生率(17.7%比8.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CH和EH发生率(24.1%比10.0%和43.4%比8.3%,P0.05)均增高;与超重组相比,肥胖组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1%比32.3%,P0.05),EH发生率(43.4%比17.7%,P0.05)显著增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与LVMI独立相关(β=0.389,P0.001);BMI每增加1kg/m2,LVMI增加1.619g/m~(2.7)。结论肥胖较超重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促进作用更明显,两者均提高左心室重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