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甲氰咪胍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男18例、女8例,原发病为慢性胃炎、脑血管意外、肝硬化腹水、肝癌、胆囊炎、胃癌、尿毒症等)。治疗方法:甲氰咪胍0.4g加入50%葡  相似文献   
2.
溶栓药物与去纤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对比研究牟瑞起杜明王荣彬李愉荣王淑敏刘平李克清魏雅萍张建民孙明亮黄树温孙秀华李晓红徐静刘德坤本研究旨在评价国产尿激酶(UK)、进口链激酶(SK)与去纤酶(DF)的疗效比较,并探讨其远期效果。1.对象和方法:采用随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536例,分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入院1~10 d行冠状动脉造影,据结果施行介入治疗术.随访患者1~24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和再次介入治疗率或血管搭桥术(次要终点),以及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主要终点).结果 260例病人施行介入治疗,276例病人接受药物治疗.在1~24(1,6,12,24)个月随访中,介入治疗组的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2%:4.7%,1.2%:5.8%,1.9%:5.4%,1.5%:6.9%,P均<0.01);心绞痛复发率介入治疗组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6.1%:20.3%,10%:35.5%,11.9%:40.6%,13.5%:44.6%,P均<0.001);再入院率介入治疗组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5%:18.5%,8.1%:32.6%,10.4%:37.3%,10%:42.1%,P均<0.001);再次接受介入治疗或血管搭桥术的病人在介入治疗组亦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1.5%:5.8%,2.3%:8.0%,3.1%:6.5%,3.5%:8.3%,P均<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可作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树温  李克清 《山东医药》1998,38(10):21-21
为了使瓣膜条件较好但合并左心房附壁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能接受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同时避免动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并尽快缩短治疗时间,我们对这类患者进行了小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8例;年龄4...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是缺血性心脏病发作、猝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并发症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采用缬沙坦治疗LVH患者30例,旨在探讨该药逆转LVH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后心肌酶(CK、CK-MB)增高的原因。方法: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CK、CK-MB。选择92例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前CK、CK-MB值正常的患者,术后6~8h及24h再次测定CK、CK-MB值。将测定值高于正常范围的患者列入增高组(n=20),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的为正常组(n=72)。结果:92例患者术前CK、CK-MB均在正常范围[分别为(73.2±34.7)U/L和(10.5±4.3)U/L]。两组间病变复杂程度(多支病变)在心肌酶增高组[CK和CK-MB分别为(252±60.8)U/L和(46.5±13.1)U/L]较为明显,而在心肌酶正常组[CK和CK-MB分别为(82.3±46.5)U/L和(12.4±3.1)U/L]病变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冠脉边支闭塞、大于20min的胸痛及冠脉撕裂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TCA及冠脉内支架治疗后部分患者CK、CK-MB值增高的原因可能是多支复杂病变,冠脉撕裂,特别是边支闭塞、栓塞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或小灶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 ,HOCM)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 ,是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 ,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 (leftventricularoutflow tract,LVOT)梗阻为特点。多认为与遗传有关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难治性心绞痛、心悸、头晕、晕厥甚至猝死。未经治疗或仅经药物治疗者 ,年病死率达 1.7%~ 4 % ,约有5 0 %的HOCM患者可能发生猝死[1] 。传统的药物治疗 ,如 β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胺碘酮等 ,疗效有限 ;外科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及二尖瓣置换术、DDD起搏器植入术创伤大 ,费用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国产艾司洛尔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快速心房颤动患者 86例 ,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 ( 组 ) 43例、毛花苷丙 (西地兰 )组 ( 组 ) 43例。 组应用国产艾司洛尔采用分级递增静脉注射法 , 组用毛花苷丙 0 .0 0 8mg/kg稀释后 5 min静注 ,1 h无效者重复 1次。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呼吸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 :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88.4%和 74.4% ( P>0 .0 5 ) ;2心率平均下降为 组 ( 4 3± 1 6)次 /min, 组 ( 2 1± 1 4)次 /min均 P<0 .0 5 ,两组间比较 P>0 .0 5 ;3血压平均下降为 组 ( 8.8± 1 .3) /( 4 .2± 1 .2 ) mm Hg( P<0 .0 5 ) , 组 ( 1 .1± 0 .3) /( 0 .9± 0 .4) mm Hg( P>0 .0 5 ) ,两组间比较 P<0 .0 5 ;4起效时间与最大效应时间 , 组明显快于 组 ;5 组低血压、胸闷各 1例(占 4.6% ) , 组心悸 1例。结论 :国产艾司洛尔临床应用安全、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试验业已证实他汀类药在调整血脂的同时有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发展,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本研究旨在采用血脂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评价国产他汀类药血脂康对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心肌炎的特殊心电图改变2例李克清,牟瑞起,杜明,王荣彬,黄树温,王淑敏,段守亮,梁博我院近期收治酷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33岁。因阵发性胸闷、胸痛5天,加重1小时来院。心电图(图1)示:V2~V4导联ST段抬高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