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我院一定范围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术后随访对改善起搏器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压变异性(BPV)及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178例,男性119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3.60±6.81)岁。按血浆Hcy浓度分为三组:Hcy10μmol/L组52例;Hcy 10~20μmol/L组66例;Hcy≥20μmol/L组60例。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24 hABPM)测定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等,检测外周血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和外周血白细胞数(WBC),分析Hcy与BPV、hs-CRP、IL-6、IL-10及WBC的相关性。结果与Hcy10μmol/L组相比,Hcy 10~20μmol/L组24 hSSD、dSSD、nSSD、hs-CRP、IL-6、WBC升高,而IL-1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cy 10~20μmol/L组相比,Hcy≥20μmol/L组24 hSSD、dSSD、nSSD、hs-CRP、IL-6及WBC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H型高血压患者Hcy与24 hSSD、dSSD、nSSD、hs-CRP、IL-6及WB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0.297、0.385、0.405、0.324、0.295(P均0.05),与IL-10显著负相关(r=-0.302,P0.05)。结论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Hcy与血压变异性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往的实验显示,肝细胞癌患者红细胞凝集的植物血凝素(EPHA)反应性AFP-P_4(或AFP-P_4+AFP-P_5)以及兵豆凝集素反应性AFP-L_3常增高。在本研究中,作者在低浓度EPHA(0.2g/L)下,延长亲合力电泳,将AFP-P_4和AFP-P_5分别再分为AFP-P_4,-P_4s和AFP-P_5-P_5s。“S”代表慢迁移带,“f”代表快迁移带。另外AFP-P_2和AFP-P_5存在于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在20例肝细胞癌中,17例显示AFP-P_4s,3例显示微量AFP-P_5s,另外AFP-P_4亦增高。在23例胃肠道(20例)和其它(3例)肿瘤中,18例存在AFP-P_5s,6例存在AFP-P_5f。5例卵黄囊肿瘤显示AFP-P_4s和AFP-P_5s主要带,而没有AFP-P_4和AFP-P_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后48hB型尿钠肽(PRO—BNP)水平的影响及其预测近、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规范化PCI术。对术后48h的PRO—BNP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术后3、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评价其与PRO—BNP水平的关联性。结果:术后48h,PRO—BNP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RO—BNP浓度〈800pg/ml的患者比例及PRO—BNP水平显著优于PRO—BNP浓度〉800pg/ml患者的相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PRO—BNP〈800pg/ml与PRO—BNP〉800pg/ml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对于ACS的治疗效果确切、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浆PRO—BNP水平,PRO—BNP水平对于术后短期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对于远期的预测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有关侧枝循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已争议了50年。作者先前的研究提示,侧枝循环的存在与否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长期预后。4年跟踪结果表明:梗塞冠脉远端灌注良好者,死亡率较小、相反冠脉仍闭塞,而其远端无灌注者,经常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AMI再发、充血性心衰和猝死。本研究评价梗塞冠脉侧枝究盈对AMI存活者死亡率的影响。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AMI患者146例(男性108例,女性38例),将患者分为2组。第1组为梗塞冠脉有侧枝充盈,共120例(男89,女31;平均年龄48±11岁);第2组梗塞冠脉无侧枝充盈,共26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稳定型心绞痛行择期PCI治疗患者101例,入院后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组(芪参组,n=51)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芪参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0.5g,每日3次,入院后即开始服用。3~7(5.5±1.5)天后行PCI治疗。入院后次日晨及PCI术后次日晨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观察PCI前后血浆TnI和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 PCI术前芪参组和对照组TnI和CK-MB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TnI和CK-MB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芪参组TnI和CK-MB浓度虽有升高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芪参组术后TnI和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减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继之以0.15μg/(kg·min)静脉泵入24 ~ 48 h,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率,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及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后60 min ST段完全回落45例(93.8%,45/48),对照组为35例(72.9%,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血管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治疗组为95.8%(46/48),对照组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QRS波时相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111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予标准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7 d后观察两组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RS波时相、CRP的变化,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BNP、LVEF、QRS波时相、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浆BNP、LVEF、QRS波时相、CR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左西孟旦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1%(51/56)比76.4%(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可显著改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QRS波时相缩短,CRP下降,提高心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分为未绝经女性冠心病组(29例)与已绝经女性冠心病组(10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发病及冠脉造影特点。【结果】未绝经冠心病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及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个数均显著低于已绝经冠心病组(P〈0.05);未绝经冠心病组6.9%的患者只合并抑郁;未绝经冠心病组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起病比例显著高于已绝经冠心病组(72.4%比30.8%,P〈0.01);未绝经冠心病组单支病变比例高于已绝经冠心病组(65.5%比28.0%,P〈0.05),且以前降支更容易受累。【结论】未绝经冠心病组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少于已绝经冠心病组,抑郁情绪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多以ACS起病,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漏诊。  相似文献   
10.
<正> 病例患者,女性,50岁,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及睡眠呼吸停顿综合征10余年。因治疗小腿皮肤溃疡于1990年10月4日入院.入院时Bp24/14.5,予利血平肌注(2mg/日).连用4天后出现呼吸困难,面部及四肢末梢发绀,于10月9日上午转入心内科.当时患者意识淡漠,Bp16/11,虽经吸氧、静滴多巴胺等治疗,但意识逐渐丧失,于当日16时呈昏迷状态,发绀加重Bp14.5/10。17时突然呼吸、心搏停止,心电示窦性静止。立即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洛贝林及气管插管,约2分钟后自主呼吸恢复,8分钟后自主心搏恢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0月10日上午股动脉血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