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一种麻醉方法。为了提高穿刺时的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在对20例尸体进行硬膜外腔解剖学观察时,曾测量了黄韧带的厚度及黄韧带间角至硬膜后正中线的距离。现又对283例患者进行丁脊柱屈伸能力及硬膜外腔穿刺角度和深度的测量。现将有关参数综合报道如下。测量方法和结果一、脊柱屈伸能力及硬膜外腔穿刺角度和深度的  相似文献   
2.
对54例我国成人尸体的脾动脉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1.脾动脉行程位置:观察38例,其动脉全行程在胰上缘者7例,胰后者7例。余24例中在胰上段者16例,胰段者18例,胰前段者22例,脾门段无。 2.脾动脉形态:直型者24例(44.44%),轻曲型22例(40.74%),显著曲型8例(14.81%)。 3.脾动脉起始处:始自腹腔动脉者49例(90.74%),始自腹腔肠系膜上动脉者一例(1.85%),以肝脾共干或胃脾共干始自腹主动脉者各二例(共7.41%)。 4.脾动脉长度及管径:平均长103.00±37.73mm(直型平均长88.25±17.80mm,轻曲型100.63±19.46mm,显著曲型158.50±62.35mm)。管径平均粗5.21±1.21mm,其中显著曲型者平均粗6.21±1.06mm。 5.脾动脉脾支分型:二支型48例(88.88%),三支型4例(7.41%),多支型二例(3.7%)。7例二支型及二例三支型均有上、下极支。有上极支者共19例(35.18%),有下极支者18例(33.33%)。  相似文献   
3.
采用HRP法对24只家兔眉耳肌、上唇提肌和小颧肌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的分布、传入途径及其在三叉神经节内的定位进行逆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细胞均出现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节、面神经核及交感颈前节,而三叉神经中脑核、膝状节和迷走神经结状节、颈1~颈3的脊神经节内未见标记细胞。上述面肌的标记细胞在三叉神经节内的水平及背腹方向上有集中分布倾向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一种麻醉方法。在临床上也常用于各种顽固性疼痛、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的治疗,以及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等。由于穿刺方法不当,有时可造成出血、感染、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甚至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为了提高穿刺时的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在对20例国人尸体进行硬膜外腔解剖学观察时,曾测量了黄韧带的厚度及黄韧带间角至硬膜后正中线的距离。现又对283例患者进行了脊柱长度及硬膜外腔穿刺角度和深度的测量。现将有关的参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关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甚多,但关于三叉神经节、根腔以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学资料国外较少,国内尚未见到。为了给临床提供资料以及从结构方面探索三叉神经痛的原因,解剖了25具成人尸体(男19,女6)50侧(例)的三叉节、根腔及其有关结构;观察了三叉神经节的形态和大小,根腔的范围,神经根束的纤维排列,三叉神经压迹及其内的蛛网膜突和骨突,以及小脑上动脉与神经根的关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近20年来共施行硬膜外麻醉12,306例,其中出现完全性单侧阻滞者23例,发生率为0.187%。为了探讨硬膜外麻醉过程中单侧阻滞的发生原因,我们曾对20具尸体的全脊柱硬膜外腔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现结合23例单侧阻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23例完全性单侧阻滞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60岁。手术类别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7.
鉴于臀上皮神经损伤引起腰腿痛甚多,本文为进一步了解腰背区的神经供给及配合临床腰腿痛的研究,解剖了100例国人臀上皮神经标本,观察了臀上皮神经的①组成、②分型、③吻合、④越过髂嵴的情况及⑤分布范围。结果:①提供国人臀上皮神经的组成(胸_(12)、腰_(1—5)、骶_1的后外侧支参加组成,以胸_(12)、  相似文献   
8.
腰椎管狭窄一般为腰部椎骨各管、孔狭窄的总称。造成骨性腰椎管狭窄的原因甚多,可能是发育性的,也可能是年令、损伤、病变或椎骨手术的结果。发育性椎管狭窄首先由Verbiest氏(1954)提出,用来表明一种发育性紊乱,其病理效应仅在生长完成、椎骨已达充分大小时才显示出来。二十多年来,许多临床学者为了揭示本病的规律,在手术、X线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腰背区的神经供给及配合腰腿痛病因研究的目的,我们解剖了100侧中国成人尸体的臀上皮神经。据本组观察,臀上皮神经可由胸_(12)、腰_(1~5)和骶_1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成分组成。参与此神经的组成情况如下:胸_(12)40例,腰_1及腰_2各100例,腰_3 96例,腰_4 48例,腰_5 11例,骶_1 4例。我们的观察表明腰_(4,5)脊神经后支有大量的外侧皮支,这与以往文献引用的胚胎学的说法不一致——后者否认腰_(4,5)脊神经后支有外侧皮支。根据我们的资料,我们把臀上皮神经分成四型:单支型1例;二支型15例;三支型66例;四支型18例。臀上皮神经的内侧支和最内侧支之半数以上,穿过附于髂嵴的腰背筋膜后层附着部的深面,进入臀部浅筋膜中。当腰部急剧扭转时,此附着部对神经的牢固固定及紧张的牵拉可能部分地有助于这些穿支的损伤。骶棘肌外侧缘与髂嵴之交点或该点稍内侧处,为臀上皮神经穿出的体表定位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HRP法对24只家兔颏舌肌、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8块舌外肌第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分布、传入途径以及存三叉神经节内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细胞均出现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节、C2和C3脊神经节、舌下神经核和迷走神经结状节,而舌下神经干节及三叉神经中脑核未见标记细胞。上述舌外肌标记细胞在三叉神经节内的水平及背腹方向上有集中分布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