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含SET结构域蛋白5(SETD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5-氟尿嘧啶(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将siSETD5-NC、si-SETD5-1~3质粒转染至HT-29细胞中,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si-SETD5-NC组、si-SETD5组和si-SETD5+SC79组,si-SETD5+SC79组HT-29细胞转染质粒的同时用10 μmol/L SC79处理。qPCR法检测NCM460、HT-29和LoVo细胞中SETD5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法、WB法和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HT-29细胞的凋亡情况、迁移能力、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对5-FU 的敏感性。结果:SETD5 mRNA在HT-29、LoVo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均P<0.01)。在HT-29细胞中成功地敲减了SETD5 mRNA(P<0.01)。敲减SETD5 mRNA可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迁移能力(P<0.01)、相关蛋白(SETD5、p-PI3K、p-AKT1、p-mTOR 蛋白)的表达(均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且提高其对 5-FU 的敏感性(P<0.01),这些作用均可被 AKT 激活剂 SC79 部分阻挡(P<0.05 或 P<0.01)。结论:SETD5在HT-29、LoVo细胞中高表达,SETD5通过PI3K/AKT1通路促进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且降低其对5-FU的敏感性,SETD5是结肠癌临床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中Ki-67阴性(Ki-67-/low)细胞在肿瘤增殖及自我更新(self-renew)中的作用,探讨将Ki-67-/low作为分离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的应用。方法通过将人结直肠癌标本消化成为单细胞,感染Ki-67启动子驱动GFP表达(pKi-67-GFP)的慢病毒后,注射至NOD/SCID小鼠背部建立pKi-67-GFP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用流式细胞仪从移植瘤内分离出GFP+EpCAM+细胞(Ki-67+癌上皮细胞)和GFP-/lowEpCAM+细胞(Ki-67-/low癌上皮细胞),并采用免疫印迹验证Ki-67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i-67-/low的细胞周期;采用PKH26标记细胞后,根据滞留细胞分析其在体内的增殖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研究Ki-67细胞中CD133、CD44和Lgr5等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用成球实验研究Ki-67-/low结直肠癌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从新鲜人结直肠癌移植瘤中分离出GFP+EpCAM+细胞和GFP-/lowEpCAM+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GFP+EpCAM+细胞高表达Ki-67,GFP-/lowEpCAM+细胞不表达Ki-67;细胞周期检测显示,(82.25±3.16)%的Ki-67-/low细胞在G0/G1期,(51.67±4.11)%的Ki-67+细胞在G0/G1期,体内PKH26标记滞留实验显示Ki-67-/low和Ki-67+细胞分别含(81.53±5.85)%和(4.57±1.05)%PKH26阳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Ki-67-/low细胞主要是G0/G1期细胞,在体内处于慢增殖状态;荧光定量PCR证明Ki-67-/low细胞CD133、CD44和Lgr5的mRNA水平为Ki-67+细胞的(3.47±0.79)、(6.18±1.65)和(4.67±1.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成球实验,Ki-67-/low及Ki-67+细胞的成球数量分别为(83.00±9.54)和(8.00±2.66)(P<0.01),提示Ki-67-/low细胞高表达CD133、CD44和Lgr5等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物,并具有显著的自我更新能力,富集肿瘤干细胞。结论 Ki-67阴性的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慢增殖的特点,较Ki-67阳性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成球能力,在结直肠癌的自我更新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作为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C)及细菌内毒素(BT)检测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诊疗的非肠道疾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术中肠管缺血损伤情况,将实验组分为轻损伤组40例和重损伤组29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DAO、D-LC和BT水平,并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各时间点血清DAO、D-LC和B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前2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血清DAO、D-LC、BT水平较对照组高升高(P <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清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DAO和B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损伤组与轻损伤组的DAO、D-LC和BT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有差异(P <0.05),两组间有差异(P <0.05),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 血清DAO、D-LC和BT水平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体内动态变化,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辅助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指标,手术前后定期检测在急性肠梗阻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