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9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254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226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749篇
内科学   424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2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8篇
外科学   532篇
综合类   1703篇
预防医学   704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512篇
  10篇
中国医学   677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福赛类杆菌与人类唾液富脯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方法:Western—blot方法。将人工合成唾液富脯蛋白用生物素标记,福赛类杆菌全菌蛋白凝胶电泳,半干转移至纤维膜上,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果:富脯蛋白能与分子量为85KD、65KD、60KD、以及49KD的福赛类杆菌蛋白发生结合。结论:福赛类杆菌存在与人类唾液富脯蛋白相互结合的粘附素。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方法 应用RT-PCR法测定8例正常人直肠组织、16例直肠癌组织(青年组8例、老年组8例)中SOCS-3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直肠组织比较,青年组、老年组病人直肠癌组织SOCS-3 mRNA的表达均呈降低趋势,老年组更为显著(P<0.01);老年组直肠癌组织SOCS-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 SOCS-3基因在老年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迟缓(FGR)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方法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04年4~12月,对72例小于胎龄儿(SGA)和48例适于胎龄儿(AG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 肽、HDL C、LDL C、TG、非酯化脂肪酸(NEFA)等指标,计算葡萄糖/胰岛素比值(G/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β细胞功能(HBCI)等,探讨FGR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结果(1)SGA组FPG、HDL C低于AGA组,而FINS、LDL C、TG、NEFA高于AGA组(P<001);(2)SGA组G/I比值、ISI低于AGA组,HOMA IR高于AGA组(P<001),而HBCI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FGR儿在生命早期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而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姜黄素(Cur)与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两种药物同时联用或分时联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接种96孔板,分为5组。I:单独姜黄素系列浓度组(0、20、30、40μmol/L);单独NS-398系列浓度组(0,20,40,80μmol/L);Ⅱ:单独NS-398系列浓度组(ABS1)和NS-398系列浓度组+姜黄素20μmol/L(,4BS2)对大鼠HSC增殖的影响。Ⅲ:两种药物同时加药组;Ⅳ:两种药物先后6h加药组:先加姜黄素20μmol/L作用HSC6h后加NS-398系列浓度组(0、20、40、80wmol/L);先加NS-398系碉浓度(0、20、40、80Vunol/L)作用HSC6h后加姜黄素20μmol/L组,V:析因分析组。各组设不加药物的细胞对照组,与HSC共同培养,以MTT法检测姜黄素、NS-398单用或同时、分时联用对HSC生长的影响。LDH法检测各组对HSC的细胞毒性舴用。[结果]单独NS-398系列浓度组和单独姜黄素系列浓度组有抑制HSC的作用,但姜黄素的作用比NS-398强;同时加两药组比分时加药组有明显不同,先加NS-398作用HSC6h组比先加姜黄素作用HSC6h组的抑制率明显降低。【结论】时间因素导致两药联用是双向调节,同时加药或先加姜黄素作用HSC6h组后加NS一-98时呈正调节作用,抑制率升高,而先加黼98作用ItSC6h后加姜黄素呈负调节作用,抑制率降低。NS-398对HSC作用一定时间后有抑制姜黄素对HSC起生物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他扎罗汀凝胶联合喷昔洛韦乳膏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月用0.05%他扎罗汀凝胶(商品名:炔维,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1%喷昔洛韦乳膏(商品名:夫坦,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外用治疗65例面部扁平疣,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的名字叫甲状旁腺,是人体内分泌家族的“小字辈”。座落在人的颈部前方,匿居在甲状腺背后,左右上下各一,约黄豆粒大小,四个腺体仅约一百二十毫克重。休看我貌不惊人,平素不显山、不露水,人们可能感到陌生,但我凭借独家经营的产品甲状旁腺激素统辖着人体无机盐之冠的钙、磷代谢。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肝右后叶囊肿开窗引流术3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右后叶肝囊肿的腹腔镜处理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5年12月对35例有症状的肝右后叶囊肿(21例主要位于Ⅵ段,14例主要位于第Ⅶ段)采用四孔法行囊肿开窗引流术。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上段者采用肝上入路,胆囊牵引钳或三叶钳推压肝脏使其向前向下,暴露肝后囊肿,囊肿开窗,修剪带蒂大网膜放入囊肿。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下段者采用肝下入路,超声刀切开肝结肠韧带,右三角韧带及肝肾间疏松组织,胆囊牵引钳抬起肝脏,囊肿开窗,大网膜放入囊腔引流。结果:35例肝右后叶肝囊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中转开腹手术。15例采用肝上入路,20例采用肝下入路。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46min。无手术并发症。35例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先天性肝囊肿。术后症状均消失。术后住院2~5d,平均3.8d。3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34个月,33例无复发,2例(为肝上入路病例)囊肿未完全消失,但较术前明显缩小,无明显症状,观察半年未见增大。结论:肝下及肝上入路囊肿开窗引流是腹腔镜下处理肝右叶肝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5年5月~2002年12月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216例,其中180例得到随访。对应用外固定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聚丁二酸酯,对他们的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发现聚酯存在多晶现象,其熔点有奇偶性变化规律。探索了由此系列聚酯与高氯酸锂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的结构和离子导电性。无机盐的加入提高了电解质的玻璃化温度但降低了聚酯的熔点及结晶度。聚酯电解质的晶体类似于聚酯,其无机盐主要溶解于聚酯的无定形区域。聚酯系列电解质的导电率也有偶奇效应,与熔点变化相反;熔点高的电解质导电率低,熔点低的电解质导电率高。电解质的导电率随温度改变而变化,在室温下电解质的导电率可达10~(-6)s/cm。高分子链上侧基的引入将大大降低电解质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0.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目标。而病历数据的采集和使用集中体现于临床医生的日常工作中。根据医生工作发生的不同。医生工作站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医生工作站、病区医生工作、图象处理医生工作站等,每个医生工作站对病人信息的采集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只有每个医生工作站及时采集病人信息,才能保证电子病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