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mal tumor,PNET)起源于神经嵴胚胎残留组织,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有EWS基因和ETS相关癌基因家族的易位。该肿瘤在肾脏罕见.大多数发生于躯干、四肢和中轴软组织等。本文报告1例肾脏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NET的临床特点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讨尼莫地平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尼莫地平治疗。治疗40d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经过40d的治疗后,试验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总有效率提高了44.83%;2组治疗后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患者有效率高,更易受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d的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变化情况,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快速、有效的清除患者脑内血肿,减轻颅内压力,改善脑部缺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HBV复制时有一个逆转录过程,对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就有可能抑制HBV的复制,进而发挥抑制HBV的作用[1]。近年来在艾滋病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有抑制作用,其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最多。拉米夫定为一口服核苷类药物,全称2’,3’-双脱氧-3硫-胞嘧啶核苷,简称3TC[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震灾害中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灾害中收治的281例颅脑损伤伤员。结果281例颅脑损伤伤员中,重型46例,中型132例,轻型103例。开颅手术58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47例,死亡4例,重残6例,中残18例,轻残36例,痊愈201例,转送上级医院16例。结论地震灾害中大量的颅脑损伤伤员,经快速合理的组织协调,准确掌握病情,合理的治疗,及时手术,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残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4月我院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86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以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率100%(43/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并发症发生率2.33%(1/43)低于对照组23.26%(10/43),差异显著(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应用于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61例采取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该病,同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部位、近期疗效、神经上血管压迹与预后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36例,明显缓解且能药物控制25例;共有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73%;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有3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9.25%;经统计分析神经上血管压迹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微创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临床疗效,神经上血管压迹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居我国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1],被发现时通常处于晚期.国内外报道5年生存率均在5%以下.国外报道胰腺癌完全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可升至20%以上[2].因此,对胰腺癌进行正确的分期,对患者的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国外常用腹腔镜进行胰腺癌的术前评估,然而由于其有创性和费用较高,在我国难以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1病例 男,25岁,因发现头部包块20余年入院。自幼发现头皮包块至今并进行性增大,无头痛等不适症状。查体:神志清楚,颞部头皮见一类圆形包块突出,大小(4×3×3)cm^3,质韧,无触痛,边界清楚,活动性差。包块彩超提示实性包块,包膜完整,内无血流信号。诊断为头皮肿块:脂肪瘤可能性大。局麻下行包块切除术。于包块正中做一皮肤切口长约4cm,先切开表皮,再逐步切开皮肤全层后见一灰白略发亮囊壁,蚊式钳及组织剪沿囊壁钝、锐性分离,直至完整剥离包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后脑血流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病程3d)70例,随机分为SGB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组35例(SGB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5例。SG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GB,1天1次,双侧交替进行,10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天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0天、第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SGB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增快,NIHSS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升高,mR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改善脑梗塞患者血供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