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鲍武乔  陈高  王林 《浙江医学》2013,(21):1935-1936
华法林是临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全身栓塞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以及某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全身性栓塞、复发心肌梗死或死亡的预防。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各种器官的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合并颅脑外伤时尤其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尽快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是抢救此类患者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mmaya囊置入外引流加枕下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5年9月至2013年1月对11例大面积小脑梗死行Ommaya囊置入外引流加枕下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存活9例,死亡2例。9例存活者术后24小时清醒3例,24~72小时清醒4例,3天~2周清醒1例。随访6月~1年,7例未遗留严重后遗症,生活能自理,1例术后长期卧床,1例脑干梗死患者植物生存状态。1例双侧大面积小脑梗塞患者及1例合并脑干梗死患者死亡。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后枕部皮下积液,7例存活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行气管切开,后枕部皮下积液1例。未出现颅内感染并发症。结论对有意识障碍的大面积小脑梗死伴有脑积水,采用枕下去骨板减压术+Ommaya囊置入外引流能引流时间更长,减少二次手术机会,并能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71例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72小时之内行TCD,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颈内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比值、颅内血管痉挛指数(VI);并同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WBC计数(WBC),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外科夹闭或保守治疗),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29.6%)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CAV、Lindegarrd率、VI、WBC计数(WBC)、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6个因素与是否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明显相关;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CT Fisher分级,MCA流速,痉挛指数进入方程。可见对于诊断症状性血管痉挛,最好的多变量模型是选用CT Fisher分级,MCA流速,痉挛指数为变量。结论 MCAV、Lindegarrd率、VI、WBC计数、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6个因素是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行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2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每例患者共进行4次MMSE评分:入院时(治疗前)、术后近期(术后2周)、中期(术后2个月)、远期(术后1年)。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42例)和介入栓塞组(80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近期、中期和远期的MMSE评分;并对不同时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在术后早期、中期及远期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开颅夹闭组(均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在术后近期及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组(均P<0.05);但在术后远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开颅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及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术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有助于减轻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个用来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诊断准确率的综合性血管痉挛预测指数(VPI)。方法选取71例确诊为aSA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后72h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颈内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率、颅内血管痉挛指数(V1);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WBC计数、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外科夹闭或保守治疗),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症状性CVS发生。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管痉挛的预测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得出VPI。结果21例(29.6%)发生CVS。MCAV〉120cm/s,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0.3%。Lindegaard率〉3.0时.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1.7%。VI〉35时,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4.5%。以CTFisher分级、MCAV、Vl为危险因素得出的VPI诊断CVS准确率为94.4%。结论VPI与以往单独的预测因素比较,能显著提高诊断CVS的准确率.可作为临床医师用来评估aSAH之后患者发生CVS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2例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2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分98例,为认知障碍组;30~27分24例,为正常组。分析aSAH后认知障碍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SAH后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与aSAH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均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前CT-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诊断明确至手术时间、动脉瘤大小、治疗方式与aSAH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均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OR=10.562,95%CI:1.803~61.875)、术前CT-Fisher分级(OR=0.066,95%CI:0.004~1.061)是aSAH后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术前CT-Fisher分级高是aSAH后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颅脑外伤经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血肿并再次手术的患者,分成监测组30例和非监测组28例。监测组连续监测颅内压5~9天,平均6.4天。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估颅内压,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等措施,发现迟发性血肿并有手术指征时再次手术。对比两组发现迟发性血肿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在12小时内发现迟发性血肿监测组优于非监测组(P<0.05),特别在6小时内优势更明显(P<0.01)。临床疗效监测组好于非监测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反映病情变化,早期发现颅脑外伤术后迟发性血肿,有利于及时干预、指导临床治疗,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