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性。方法 A组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时间范围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0例。B组为同期收治的80例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阴性患者,均无甲状腺疾病史及家族史。C组为同期收治的经检查确诊的丙型肝炎患者,共56例;D组为同期到本院体检的55名健康人,无甲状腺疾病史、家族史、肝脏疾病史;E组为同期收治的经检查确诊的58例乙型肝炎患者。且C组、E组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甲状腺相关指标检测,包括第三代促甲状腺激素(TSH)、TgAb、TpOAb等。并实施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A组、B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50%(2/80)、1.25%(1/80),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水平明显高于B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度阳性组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水平明显高于低度阳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水平与血清Tp OAb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D组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均高于C组、E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D组、E组TSH水平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异常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未见增高,但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水平与血清Tp OAb水平呈现正相关;相较于正常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患者的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明显提升,这就需要加强丙型肝炎患者的甲状腺指标检测,以规避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国内专家提出的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涂片复检规则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赣州地区人群使用的XE-2100血细胞涂片复检规则.方法:采用XE-2100五分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标本1 820份,同时将血液涂片染色后做显微镜检查,按照国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HBV病毒载量的分析,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状况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慢性HBV感染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HBV载量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组CD4+、CD8+、CD4+/CD8+降低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肝患者组CD4+与对照组相比较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CD8+、CD4+/CD8+变化无显著差异。慢性重型肝炎组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D DNA阴性组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肝患者组以及慢性重型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尤以慢性重型肝炎组明显。且不同组间对比也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为免疫损伤所致,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紊乱程度随HBV载量增高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多粘连细胞外基质蛋白LAMC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11至2012年间河南林州肿瘤医院病理科收取的1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53和LAMC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个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AMC2蛋白和P53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65/150)和59.3%(89/150).LAMC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也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53和LAMC2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P53和黏蛋白LAMC2在食管鳞癌中具有统计学相关性,可以联合作为食管鳞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常年均可发生,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由于Mp对于一般治疗肺炎的药物有耐药性,因此,及时检查出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本文对2007年9月~2008年12月3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朱颖  鲁陈  邱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41-6042
目的:探讨微柱凝集法和经典的抗人球蛋白法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的方法学差异及优缺点。方法:分别用微柱凝集法和经典的抗人球蛋白法测定316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计算出两种方法在不同稀释度的百分率,通过综合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方法学差异和优缺点。结果:经典的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以≥1∶64和≤1∶32分别作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阳性和阴性预示值,其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36.07%(114/316)和63.93%(202/316);而微柱凝集法由于敏感度要比经典法高1~2个梯度,该实验室以≥1∶128和≤1∶64分别作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阳性和阴性预示值,其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37.66%(119/316)和62.34%(197/316)。结论:经典的抗人球蛋白法优点为试剂成本低廉,所需设备简单;缺点则是操作步骤较为繁复,整个试验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适用于基层及标本量较少的实验室。微柱凝集法优点为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易于判读,缺点为试剂成本相对较高,并且需要配套仪器设备,因此比较适用于标本量较大的实验室。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不同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以及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7.
将72例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B组)2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组)2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组)22例,另外选择2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组),观察各组IL-6、IL-10、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的改变,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C、D三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D三组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B、C、D各组间IL-6及IL-1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IL-6与Um 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3(P0.05);IL-10与IL-6、Um ALB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821(P0.05)。IL-6、IL-l0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DN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健康体检2242例,用酶比色法测定体检者血清ADA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A水平在30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长ADA呈逐渐下降趋势,在30岁之后呈逐渐上升趋势。02012年12月来我院健康体检2242例,用酶比色法测定体检者血清ADA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A水平在30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长ADA呈逐渐下降趋势,在30岁之后呈逐渐上升趋势。010岁与1110岁与1120岁,1120岁,1120岁与2120岁与2130岁两组A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130岁两组A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160岁之间各组AD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5160岁之间各组AD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5160岁与6160岁与6170岁,6170岁,6170岁与>70岁两组ADA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ADA水平与年龄有关,但不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C(Vc)对GOD法测定血糖干扰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C (Vc)对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法,测定血糖的干扰程度.方法:用GOD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Vc的血糖结果,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Vc对GOD法测定血糖有明显的负干扰作用,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 -0.976,干扰度随着V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 0.976,同一浓度的Vc对两种血清干扰度也有所不同,对正常值血清的干扰度高于高值血清.当Vc浓度>10 000.0mg/L时,干扰度>17.4%,干扰度较大,而当Vc浓度<312.5 mg/L时,干扰度<3.6%,干扰度甚小.结论:在用GOD法测定血糖时,应考虑还原性药物的干扰因素,当血糖值过低时,应区分真性低血糖与假性低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所选观察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输血患者,时间范围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共纳入病例数为14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4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4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细致化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管理)与对照组(常规输血检验管理)。对比两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3%(2/700),对照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1.6%(11/70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质量控制,能提升输血安全性,减少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