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儿心脏机械辅助循环设备的临床应用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循环设备在心力衰竭患儿中的临床使用及辅助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使用离心泵心室辅助(VAD)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临床资料及使用经验.共使用机械辅助设备60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后54例,暴发性心肌炎6例,所有患儿都因为循环功能衰竭或心律失常使用机械辅助.其中,使用VAD患儿32例(VAD组),ECMO支持26例(ECMO组),使用VAD后转为ECMO(VAD-ECMO组)2例.结果 VAD组机械辅助时间3~458 h,成功脱离支持22例,出院20例(62.50%);ECMO组辅助时间26~498 h,成功撤离的16例,出院14例(53.85%);VAD-ECMO组出院0例.60例患儿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出血(8例)和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是VAD组中最主要的病种,其存活率达81.82%(9/11).结论 心力衰竭患儿可以选择VAD和ECMO进行心脏功能支持.ALCAPA患儿使用VAD效果满意.各类畸形使用机械辅助循环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对于VAD和ECMO的选择,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应根据其心脏畸形特点,左、右心室功能,呼吸功能及年龄因素来进行判断,同时应兼考虑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的问题;暴发性心肌炎的患儿以ECMO为宜.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肿瘤坏死因子能力的研究鲁芳芳,贾凤兰,武珊珊,胡梦华肿瘤坏死因子(TNN)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TNF-α的能力,对了解其发病与转归具有一定的意义,1991年6月~1992年3月我们采用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甲胎蛋白(AFP)、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变化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86例,术后随访12个月,依据术后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7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TCs、AFP、TGAb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TCs、AFP、TGAb水平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TCs、AFP、TGAb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但复发组外周血CTCs、AFP、TGAb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Cs、AFP、TGAb预测疾病复发的AUC分别为0.727(95%CI 0.601~0.852,P<0.05)、0.815(95%CI 0.705~0.925,P<0.05)、0.764(95%CI 0.665~0.863,P<0.05),三者联合预测疾病复发的AUC为0.917(95%CI 0.838~0.996,P<0.0...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慢性肝病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本文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染色法分别检测了60例不同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fR及IL-2R的表达状况。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TfR及IL-2R表达阳性率分别是4.7±1.2%、5±1.4%(CH),8.1±1.6%、5.3+1.2%(Cir),8.1±2.3%、6.2±2%(HC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4±9%、36±11%(P<0.05)。本文结果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可能是病毒难以清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宜昌市城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宜昌市健康大数据平台2015—2019年监测数据,采用年估计百分比评价AMI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15—2019年宜昌市AMI新发病例1976人,粗发病率41.96/10万,标化死亡率87.52/10万,男性AMI粗发病率为57.69/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29.8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6,P<0.001);2015—2019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838人,粗死亡率39.03/10万,标化死亡率27.27/10万,男性AMI粗死亡率为44.03/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3.3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P<0.001),男性、女性AMI发病率、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2015—2019年宜昌市AMI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处于全国中等偏低水平,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病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其中男性、≥60岁的老年人情况更为严重,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减少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临床应用女贞子等综合治疗某些中、晚期癌症患者有一定疗效。本实验报告用女贞子投给小鼠,观察其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分泌的作用。实验用100%女贞子无菌液,以每日每公斤10g、5g及2.5g分别注入小鼠腹腔,连续7天,停药3天后,取脾脏及腹腔细胞制备巨噬细胞TNF,为药物组。正常小鼠脾脏及腹腔巨噬细胞TNF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对鼠<929细胞抑制作用,以TNF活性表示。实验结果每日女贞子5g组脾细胞及腹腔细胞TNF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评估2016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测算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并验证欧洲最小健康模块(minimum European health module,MEHM)用作基本健康模块调查的信度与效度,为数据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格化分层抽样随机抽取调查对象8 234名进行在线问卷调查,依据玛叶指数、拟合优度检验评估调查样本代表性;利用等级秩相关系数γ评价问卷的同时效度;利用Kappa重测信度系数对问卷信度进行评价。结果本调查样本人口无年龄偏好(玛叶指数为2.66)。全人群及分性别后的样本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宜昌市城区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人群:拟合度χ2=16.38,P0.05;男性:χ~2=17.64,P0.05;女性:χ~2=15.60,P0.05)。调查表同类自评健康指标的等级秩相关系数γ=0.899(P0.05)、活动限制指标的等级秩相关系数γ=0.974(P0.05),效度较好。自评总体健康和活动限制两项指标Kappa系数分别为0.855、0.882,信度较好。结论 2016年宜昌市城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测算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较好,基于MEHM设计的基本健康模块调查表可靠,健康期望寿命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子垃圾拆解区孕妇产前镉暴露水平及其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542名(暴露组280名,对照组262名)孕妇产前尿样;新生儿称重并测量头围,1、5 min Apgar评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尿镉水平。结果:孕妇尿镉水平与年龄、怀孕期从事电子垃圾相关工作、居住时长、居住地靠近电子垃圾场所程度、怀孕期去电子垃圾场所频次、居住房屋是否用来存放电子垃圾正相关(P<0.05);暴露组尿镉中位数(1.00μg/g尿肌酐)高于对照组(0.58μg/g尿肌酐)(P<0.01);头围((33.65±2.90)cm)低于对照组((35.38±1.75)cm)(P<0.01);1 min Apgar评分(9.58±0.67)低于对照组(9.97±0.32)(P<0.01);暴露组头围、1、5 min Apgar评分与孕妇尿镉水平负相关(P<0.01)。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孕妇处于高镉暴露,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规律及地域分布特征,为开展疫苗针对性疾病防控措施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4年宜昌市疫情资料汇编和2005—2015年中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流脑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对1951—2015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趋势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1—2015年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年发病率、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疫苗运用前(1951—1981年)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自然流行阶段,共发生3次流行,且有明显规律性,流行间隔周期8~13年。疫苗运用后(1982—201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得到较好控制,未发生流行。疫苗运用前后年均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5年间共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25 413例,年均发病率为12.75/10万,死亡2 249人,年均死亡率 1.14/10万,病死率为8.85%。流脑疫苗运用(1994—2015年)时期 ,流脑发病周期性不明显,季节性高峰突现;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流行菌群有变迁,维持流脑疫苗高接种率情况下,发病率呈现极低水平。结论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降到极低水平,低年龄组人群仍是发病重点人群。在提高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应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持续性、系统性监测,掌握菌群变化趋势与人群免疫水平,以防控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 。  相似文献   
10.
远端缺血预处理是近年来发现可以保护脑组织的一种方法,这一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神经通路、体液传导或者神经-体液共同作用传导的。脑保护的分子机制可能与ATP敏感的线粒体钾通道、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大麻素受体等有关。文章阐述了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脑保护的作用机制,以及可能的临床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