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诊断为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颈动脉CTA检查。所示结果与部分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方法,中重度颈动脉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术后CTA测得的颈动脉狭窄处直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CTA观察颈动脉86支,其中轻度狭窄17支,中度狭窄23支,重度狭窄34支,闭塞2支;10支正常。发现斑块121处,其中软斑33处,纤维斑20处,纤维钙化斑53处,钙化斑15处。内膜剥脱术术后血管狭窄的改善情况:本组狭窄率为中重度的颈动脉共35例39支血管行内膜剥脱术,术前39支颈动脉狭窄段管腔内径平均为(6.02±0.44)mm,术后狭窄段管腔内径为(10.18±0.62)mm,t=3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CTA是颈动脉狭窄术前诊断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可作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256iCT动静脉双期扫描,分析卵巢肿瘤血供状况及强化方式,以提高卵巢肿瘤的定性准确率。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110例,其中良、恶性肿瘤各45例,交界性肿瘤20例术前全部经CT动静脉期扫描。分析肿瘤血供与性质相关性。结果良性组强化率为8/45,占17.8%,见于肿瘤囊性部分1例、囊实性部分4例、实性部分3例;恶性组强化率为30/45例,占66.7%,见于囊性部分3例,囊实性部分15例,实性部分1 2例;交界性强化强化率为12/20,占60%,见于囊性部分2例、囊实性部分6例、实性部分4例。统计学显示不同性质瘤灶血供的差异性:良性组分别对比恶性组及交界性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χ~2=22.04、11.59,P<0.01)。恶性组与交界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27,P>0.05)。结论不同性质的卵巢肿瘤存在强化方式及血供差异。良性肿瘤为乏血供,呈轻度强化。恶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存在程度不等的血供,多为明显强化。CT双期扫描能为瘤灶的血供状况及定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步进式扫描应用于腰椎CT扫描以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体模进行基础研究,设计出可应用于腰椎扫描的新程序并得出相应扫描参数。将需行腰椎扫描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步进式扫描组(实验组A、B)和螺旋扫描组(对照组C、D),各50例。实验组应用步进式扫描新程序进行扫描,A组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B组为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对照组应用螺旋扫描,C组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螺距0.993;D组为低剂量扫描,管电流200 mAs,余参数同C组。各组均采用标准重建算法,准直128×0.625,重建层厚1 mm,重建层间隔0.5 mm,FOV 180 mm。分别记录各组辐射剂量指数(CTDI)及有效剂量(ED),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均传输至PACS,由诊断医师对所扫图像的质量进行盲法评分(5分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辐射剂量和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病人所受辐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A剂量(7.16 mSv)低于对照组C(7.96±0.2 mSv)10%,实验组B剂量(4.77 mSv)低于对照组D(5.55±0.1 mSv)14%(P<0.05),实验组B剂量(4.77 mSv)低于对照组C(7.96±0.23mSv)40%。实验组A图像质量与对照组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与对照组C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进式轴扫应用于腰椎扫描存在可行性,并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等比较,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各节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对诊断影响分为优、良、差,并计算各自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1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9.15±1.59)mSv(P<0.01);前瞻性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良及差者分别占96.7%(1259/1302)和3.3%(43/1302),与回顾性组的96.3%(1339/1390)和3.7%(51/13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取得优质图像,更适合CHD患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人工智能软件与住院医师在CT影像中诊断肋骨骨折的效能,探讨人工智能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7—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诊治肋骨骨折患者350例,均行胸部CT检查,分别采用人工智能软件和人工阅片(2名影像科住院医师独立完成)分析CT影像,记录阅片时间、骨折数量、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以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判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人工智能与住院医师诊断肋骨骨折及肋骨骨折数、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的灵敏度。结果 人工智能阅片时间[(45.62±27.54)s]均短于住院医师1[(110.57±31.45)s]、住院医师2[(127.36±21.65)s](t=48.685,P<0.001;t=52.684,P<0.001)。人工智能诊断肋骨骨折的灵敏度(92.6%)均高于住院医师1(78.9%)、住院医师2(77.4%)(χ2=26.880,P<0.001;χ2=31.473,P<0.001)。人工智能诊断肋骨骨折数的灵敏度(96.8%)均高于住院医师1(83.8%)、住院医师2(82.3%)(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0例患者(糖尿病组100例,非糖尿病组10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并根据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限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3组:0~6年、6~14年、>14年,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2型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36.9%,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研究显示:0~6年组冠脉病变以纤维斑块为主,管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6~14年组病变以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14年组病变以弥漫钙化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Logistic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且随患病年限延长病变加重。64层螺旋CT是糖尿病患者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检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团注试验技术在下肢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临床怀疑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均经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A扫描。其中,触发组18例,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试验组20例,采用小剂量(对比剂20 mL)团注试验技术,根据膝关节水平动态扫描峰值时间确定CTA扫描延时点及扫描持续时间。每组CTA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根据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价:(1)VR及断层图像显示最远分支血管的级别;(2)MIP及断层图像显示动脉边缘的光滑度;(3)3级(股浅动脉中段、胫前动脉中段、足背动脉)动脉的CT值,比较2组患者的CTA图像质量并做χ2检验,P值小于0.05可认为是显著性差异。结果股-月国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15例,不达标例数3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6例,不达标例数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5,P>0.05)。小腿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10例,不达标例数8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7例,不达标例数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P<0.05)。足背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8例,不达标例数10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5例,不达标例数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6,P<0.05)。结论小剂量团注试验法较自动触发扫描法在显示下肢膝关节以下动脉图像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付玉存  秦雷  贾慧娟  魏里 《山东医药》2009,49(35):60-60
近年来,我们对64例伴肺空洞的肺疾病患者行CT检查。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肺空洞病变患者,男37例,女27例;年龄25—75岁,平均50岁。原发病为肺癌28例,肺结核20例,肺脓肿12例,肺曲霉菌病4例。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层厚64×0.625mm,120kV、100mAs。观察肺空洞直径、空洞壁厚度(≥0.3cm为厚壁,〈0.3cm为薄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