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谭思敏  魏进芬 《中外医疗》2014,(20):108-109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取联合方法治疗的81例患者,与该院采取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对比,两组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81例患者全部治疗有效,有效率达100%,对照组90例患者中72例有效,有效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的眼内压增高治疗组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玻璃体积血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检测翼状胬肉组织中survivin基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及RT-PCR法对30例翼状胬肉组织进行survivin、VEGF的检测和分析,并与10例正常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翼状胬肉组中survivin及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P<0.05),VEGF与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Survivin mRNA的过度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组织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进行手术。A组进行单纯切除术,B组联合丝裂霉索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手术后2周、1月、6月、1年、2年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2年的术后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感染、羊膜移植排斥反应、创面溶解、复视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B、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或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且两者具有价格便宜,方法容易操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螺旋藻多糖对小鼠角膜碱烧伤后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螺旋藻多糖滴眼液用于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角膜浑浊度,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CP-1和IL-8及其受体CXCR1和CCR2 B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0.5%螺旋藻多糖组角膜浑浊度、MCP-1和IL-8及其受体CXCR1和CCR 2 B表达水平明显比生理盐水对照组低(P<0.05).结论 螺旋藻多糖通过减轻炎症,起抑制角膜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进行手术。A组进行单纯切除术,B组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手术后2周、1月、6月、1年、2年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2年的术后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感染、羊膜移植排斥反应、创面溶解、复视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B、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或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且两者具有价格便宜,方法容易操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析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黄斑区的厚度,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黄斑区的厚度所产生的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行白内障手术且术中无并发症的患者共83人84眼,将其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8例患者39眼设为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45例45眼患者设为B组,记录术后视力、眼前段和眼底情况,术后1天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opcon3D OCT-1000)检测.结果 A组患者成功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患者成功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天从三维OCT中均未发现明显黄斑区结构的改变,检测到A、B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236.14±30.41)μm、(223.11±32.10),较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229.0±20.46)μm略增厚,且无统计学意义:A组(P=0.224),B组(P=0.286).两组距黄斑中心凹3~6mm的外环区上、下、颞、鼻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58±14.93)、(243.71±16.06)、(259.92±21.14)、(275.79±16.78);B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93±19.43)、(243.29±20.54)、(259.43±23.52)、(275.43±21.47),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47.00±13.68)、(232.50±16.51)、(243.2±13.85)、(268.5±15.59).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距黄斑2~3mm内环视网膜厚度、外环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及视网膜平均厚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后短期内距黄斑中心凹3~6mm的外环区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比并未见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周舟  李瑞庄  庞燕华  魏进芬 《广东医学》2011,32(9):1154-1157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和10例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SDF-1及VEGF的表达,用RT-PCR检测30例翼状胬肉和10例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SDF-1及VEGF mRNA的含量.结果 30例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翼状胬肉组织中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及RT-PCR法对30例翼状胬肉组织进行survivin、VEGF的检测和分析,并与10例正常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翼状胬肉组中survivin及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P<0.05),VEGF与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Survivin mRNA的过度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组织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