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2年日本出版了《胃癌处理规约》(以下简称《规约》)第1版后,几十年来,根据实践中的新认识不断地对《规约》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修订,到2010年,已经完成修订第14版,为胃癌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1-2],但在手术命名上尚未制定出规范,手术名称随意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难以控制反流,术后反酸、烧灼感等消化液反流症状给病人带来持久的痛苦,饮食受限,发生营养不良甚至衰竭。我科开展了保留贲门的近端胃切除术和环状襻式单通道间置空肠近端胃切除术已6年余,截至2010年9月,已完成保留贲门的近端胃切除术40例,环状襻式单通道间置空肠近端胃切除术102例,基本上消除了传统近端胃切除术后的反流等问题,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全胃切除的概率,远端残胃得以保留,改善了营养状态。通过核素检测发现,术后6  相似文献   
3.
薛英威  魏玉哲 《癌症》2010,29(4):388-392
背景与目的:Ⅳ期胃癌在中国整体胃癌患者中仍占有较高比例,本文回顾性分析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无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手术、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1月至2004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以及随访资料齐全的无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630例。根治性手术338例,非根治手术292例。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30例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8%、31.4%和14.3%。单因素分析显示: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为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脏器侵犯、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是否根治和联合脏器切除(P0.05);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脏器侵犯、病理分型和是否根治与3年预后显著相关(P0.05);Borrmann分型、脏器侵犯和病理分型与5年预后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仅病理分型是无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5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无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行根治和联合脏器切除可延长其患者生存期,但还应结合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胃癌毕Ⅱ式吻合+肠间吻合术后,经输入袢两点造口双向置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和护理经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回顾性总结62例行胃癌毕Ⅱ式吻合+肠间吻合术患者,28例术中行输入袢两点造口双向置管,34例经鼻咽置入胃管和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资料、肠内营养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输入袢两点造口组排痰不利和睡眠不佳的发生率高于经鼻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入袢两点造口双向置管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为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肿瘤标记物CA19-9、CEA对胃癌转移和预后预测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CA19-9、CEA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其对判断胃癌的转移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收治的248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法分析血清CA19-9浓度、血清CEA浓度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清CA19-9、CEA浓度对胃癌转移的预测价值,Kap lain-M e ier法分析血清CA19-9、CEA浓度与Ⅲ~Ⅳ期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9-9浓度升高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周围脏器受累有相关性,血清CEA浓度升高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移、肿瘤大小、周围脏器受累有相关性;ROC曲线显示血清CA19-9浓度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准确率较高,血清CEA浓度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周围脏器受累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在同期别胃癌中(Ⅲ~Ⅳ期)血清CA19-9、CEA浓度阳性组与阴性组预后有明显差别。结论血清CA19-9、CEA浓度升高是胃癌的晚期事件,且对判断胃癌的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留置胃管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74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8例,术中或术后第1天晨起拔除胃管)和对照组(86例,留置胃管直至排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时间及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恶心(14.8%比47.7%,P〈0.01)、咽痛(6.8%比38.4%,P〈0.01)、饮水后呛咳及异物感(3.4%比20.9%,P〈0.01)和咳嗽咳痰不畅(36.4%比55.8%,P〈0.05)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离床时间[(1.46±0.58)d比(1.68±0.61)d,P〈O.05]和排气时间[(3.11±0.77)d比(3.75±1.03)d,P〈0.05]明显提前。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及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4%(3/88)比5.8%(5/86),P〉O.05]。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表情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分3.36比2.78,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拔除胃管是安全、合理的,可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标准的胃癌根治术主要包括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3个部分。胃切除范围已形成定式(T2以上局限性的肿瘤需3 cm,浸润型需5 cm以上,如切缘距离低于以上要求,需对肿瘤边缘全层进行快速病理检查;T1期肿瘤在内镜活检明确边缘后,可考虑缩小范围的手术)。近些年,关于胃周淋巴结清扫的问题,东西方观点也已逐渐统一,达成了以D2淋巴结清扫为基础的共识[1-2]。然而,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目前已达上百种,却至今没有大家公认的方法。远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争议不大,但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后的重建方式各国学者们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占的比例最大,变化最繁杂。笔者经过梳理分析后发现,其主要是围绕下面3个思路进行演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胃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56例有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和24例腹膜转移灶的手术标本中GST-π的蛋白表达情况,以40例非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作对照,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GST-π在癌旁正常组织、非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和腹膜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20)、72.5%(29/40)、89.3%(50/56)、66.7%(16/24)。GST-π在非腹膜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腹膜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腹膜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低于其在相应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蛋白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脏器侵犯、Borrmann分型、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统计结果显示腹膜转移胃癌患者GST-π的高表达与否与其生存期有关(P<0.05)。结论 GST-π蛋白表达与腹膜转移胃癌原发灶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表达情况对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化疗药物选择及提示预后有一定的意义,GST-π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腹膜转移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Lumican基因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5例大肠癌原发灶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umican基因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Lumican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5.61%(155/205);而在大肠癌旁正常组织中Lumican表达阳性率仅为12.0%(6/50),且均为弱阳性表达.Lumican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和病理分型密切相关(x2=16.201,P=0.013;x2=9.506,P=0.029),而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x2=15.457,P=0.079;x2=1.887,P=0.596).Lumican表达阴性组、弱阳性组、阳性组和强阳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4.9月、56.6月、41.5月和36.4月,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5.066,P=0.000).结论 Lumican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