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是茁壮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它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UCNPs与生俱来的光、磁等优越性使其能用于肿瘤的双模式及多模式成像,况且UCNPs具有将近红外光转换为紫外线或可见光的独特能力因而被应用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和光热治疗(photothermotherapy,PTT)中,再者纳米粒子可作为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的载体,从而能在精准诊断的同时也发挥抗癌作用而实现肿瘤的诊疗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miRNA干扰Pokemon基因后对大肠癌细胞系LoVo增殖和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 构建靶向Pokemon基因的miRNA重组质粒并转染LoVo细胞,设重组质粒组、阴性对照质粒组和脂质体空白对照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干扰后LoVo细胞中Pokemon mRNA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防及减轻奥沙利铂(OXL)引起急慢性神经毒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结肠癌术后使用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使用OXL化疗前后给予GSH,另一组不给予GSH,观察两组患者急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分析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是否有差异。结果急性神经毒性在试验组总的发生率为88.8%,对照组为90.3%(P值=0.8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神经毒性治疗组总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随着OXL累积剂量的增加,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也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随访46.0个月和46.5个月后,中位PFS分别为51.8个月与49.2个月(P值=0.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OXL治疗前后使用GSH可以减轻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和程度,而对急性神经毒性无影响。GSH不影响OXL的治疗疗效,对患者的中位PFS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为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尚无标准方案.全文对晚期结直肠癌的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MCC)是结直肠癌中的一种特殊分类,在MCC发病过程中,不良生活习惯(高脂饮食、肥胖、吸烟、饮酒等)和结直肠癌手术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有助于MCC的治疗.导致M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复杂,其中林奇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发生通路在MCC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CC的治疗以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6.
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作为光敏剂、声敏剂已广泛应用于光动力疗法和声动力疗法中。5-ALA通过细胞内代谢产生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 Ⅸ,PpⅨ),其具有的光敏性和声敏性可以在激光和超声作用下激活,产生氧自由基或活性氧物质,诱导细胞凋亡、坏死。本文就近年来5-ALA在光、声动力疗法治疗肿瘤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2病因。在我国,胃癌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大部分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局域进展期,失去手术机会。而术前辅助化学治疗可以起到缩小肿瘤、降低肿瘤分期作用,从而增加手术根治率,达到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的目的。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新辅助化学治疗对局域进展期胃癌有显著治疗效果,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尚无治疗标准。本文就局域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学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佳  白玉贤  魏孝礼 《中国肿瘤》2018,27(6):442-447
摘 要:甲胎蛋白阳性胃癌(AFPGC)因拥有独特的基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被认为是胃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AFPGC淋巴结转移率及肝转移率均高于普通胃癌、预后差于普通胃癌的特点,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VEGF、c-Met、GPC3、SALL4等被认为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在AFPGC中均过表达。随着靶向药物的兴起,已有针对相关靶点的药物在相关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关注的是,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苯甲磺酸索拉非尼片等靶向药物在治疗AFPGC患者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对AFPGC近年来相关基因及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AFPGC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胃癌免疫相关lncRNAs,建立早期诊断模型和预后风险模型,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TCGA-STAD数据集与immport数据库筛选胃癌相关免疫lncRNAs.将TCGA-STAD作为训练集,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胃癌早期诊断模型;单因素Cox和LASSO回归分析用于筛选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腔内注射亚砷酸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将入组的32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亚砷酸单药组,亚砷酸联合化疗药DDP组和化疗药DDP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引流,尽量将胸水排净后,腔内依不同分组注入药物,4周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副作用.亚砷酸联合DDP组有效率为91.6%,显著高于亚砷酸组的有效率44.4%(P=0.046),也显著高于单药DDP组的有效率45.5%(P=0.027);而亚砷酸组和DDP组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1.000).亚砷酸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7.8%,高于单药DDP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18.2%,差异有显著性(P=0.022);亚砷酸联合DDP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41.7%,和单药DDP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371);而亚砷酸组和亚砷酸联合DDP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P=0.184).亚砷酸治疗组出现的主要副作用为Ⅰ-Ⅱ度的头痛(4/9)、胸痛(5/9)和心悸(3/9),DDP组和亚砷酸联合DDP组均出现DDP相关副作用.结论 腔内注射亚砷酸治疗恶性胸水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易于耐受.对于一般状态较好,能够耐受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以腔内给予亚砷酸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于一般状态较差,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则可以考虑腔内注入单药亚砷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