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和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6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2.8%降至6%(P〈0.01)。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10min后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术中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接触性溶栓,25min后血栓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卒中后合并脑心综合征(CCS)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现况。方法:39例卒中后合并CCS患者(卒中+CCS组)接受了“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估,并与54例同期住院未合并CCS脑卒中患者(卒中对照组)比较。结果:卒中+CCS组住院期间功能性便秘(CIC)发生率明显高于卒中对照组(64.10%比24.07%,P〈0.01),同时卒中+CCS组的便秘症状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卒中对照组[总分:(14.47±4.61)分比(10.25±3.17)分,P〈0.01)]。结论:卒中后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常常患有功能性便秘,且便秘症状评分严重,后者也可能是脑心综合征发病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和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6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2·8%降至6%(P<0·01)。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10min后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术中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接触性溶栓,25min后血栓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对患者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并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53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等),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锌转运体3、TSQ及Zinquin荧光染色在癫痫小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染色情况。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建立小鼠癫痫模型,应用锌转运体3、TSQ及Zinquin三种荧光染色技术对造模后15d,30d,60d的模型小鼠苔藓纤维出芽进行标记染色。结果在造模后15d,三种荧光染色开始出现在小鼠海马的颗粒细胞层。造模后30d,三种荧光染色出现在海马内分子层。而在造模后60d,海马内分子层芽生的苔藓纤维的荧光染色进一步加强。结论锌转运体3、TSQ及Zinquin三种荧光染色可以做为苔藓纤维出芽的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I患者10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40例、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38例、重型脑梗死组(C组, NIHSS评分>15分)28例。同期住院48例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M IF水平,对ACI患者随访,评估90 d改良Ranking量表( m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与D组血清MIF存在差异,数值上A组、B组、C组大于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MIF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SBP )、M I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Hcy、WBC水平与患者90 d的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M IF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相关,说明M IF可能参与了ACI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中国常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但由于静脉溶栓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禁忌证要求,临床获益率较低。近年此类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修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为了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规范治疗流程。文章对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血管再通顺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因前循环串联病变导致AIS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39~78岁。根据不同的再通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A组26例,采用球囊扩张-取栓-颈动脉支架方法;B组14例,采用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取栓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到穿刺时间、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情况、联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例数、闭塞部位、症状性颅内出血等,术后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入院时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发病到穿刺时间、血管再通情况、联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例数、闭塞部位、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短期预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时间较B组更短,分别为43.7(43.75,59)和66.5(38,68.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4, P<0.01)。术后90天A组mRS评分0~4分,预后良好15例(57.7%,15/26),B组mRS评分1~5分,预后良好9例(9/14),两组术后短期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165, P>0.05)。结论 球囊扩张-取栓-颈动脉支架与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取栓两种不同的再通顺序,对AIS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只是前者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所需要的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