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听诊辅助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技术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且符合鼻肠管置管指征的高龄患者81例, 实施听诊辅助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技术方案, 腹部X线判定导管尖端位置。主要观察指标为置管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 次要观察指标为置管尝试次数和置管耗时, 安全性指标为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采用Logsi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0.1%(73/81), 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5.2%(69/81), 置管尝试次数为(1.2 ± 0.2)次, 耗时为40.0(27.0, 45.0) min, 其中, 鼻-胃段耗时为20.0(15.0, 25.0) min, 胃-空肠段耗时为18.0(12.5, 20.0) min, 鼻-胃段耗时高于胃-空肠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78,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意识状态影响置管成功率(OR = 19.25, 95%CI 1.24 ~ 299.63, P<0.05)。此外, 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0%...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组,每组12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mCIMT组在造模后7 d开始连续训练14 d,使用有弹性的的绷带将健肢绑于前胸,并在强制性转轮设备中进行患肢活动的训练,对照组大鼠不进行mCIMT训练,仅笼内自由活动。在造模后20 d内记录大鼠体质量,通过错步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在造模后18 d时处死部分大鼠,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脑运动皮层和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VV)和高香草酸(HVA)〕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牛磺酸(Tau)、γ 氨基丁酸(GAB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运动皮层和纹状体组织总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和磷酸化蛋白(p-p70s6k)的表达水平。  结果  造模后21 d内,与对照组比较,mCIMT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mCIMT组大鼠在造模后17 d时错步率下降(P<0.05);造模 后18 d时,与对照组比较,mCIMT组大鼠运动皮层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IVV水平增加(P<0.05),运动皮层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相对含量(与Glu之比)除ASP/Glu降低(P<0.05)外,其余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Gln、Gly、Tau、GABA与Glu之比均增加(P<0.05或 P<0.01)。与对照组比较,mCIMT组大鼠运动皮层中p-p70s6k表达减少(P<0.05)。而对照组与mCIMT组大鼠纹状体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氨基酸神经递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CIMT具有一定的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脑运动皮层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和5-HIVV水平、减少p-p70s6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血管病,2016年脑卒中的全球患病人数为6760万[1],在我国,年龄≥40岁居民卒中现患人数1318万,每年190余万人因卒中死亡[2]。多达85%的脑卒中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最常见为运动系统功能障碍,常影响一侧的肢体[3]。  相似文献   
4.
<正>据统计,我国当前60岁及以上人群认知障碍患者达5300多万,其中痴呆患者1507万,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3877万,对我国社会与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1]。认知障碍是一组以认知功能受损和运动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谵妄、痴呆、遗忘和其他认知障碍,分为轻度认知障碍和重度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指处于正常衰老预期的认知能力下降与痴呆后更加严重的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