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患者皮肤常见细菌及真菌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200例皮肤湿疹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抽出10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之后均予以所有受检者进行皮肤细菌、真菌检测,包括观察组皮损部位、非皮损部位和对照组正常皮肤的菌种鉴定和菌落技术,进而评估检测患者细菌和真菌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皮损部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的检出率,均较非皮损部位和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高(P<0.05)。合并急性渗出型皮损者细菌检出率较慢性斑块型皮损者高,继发感染患者皮损部位细菌检出率较未继发感染患者高(P<0.05)。结论:皮炎湿疹患者体内细菌和真菌,是导致其病发和推动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需根据其致病菌来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检测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姜黄素对UVA、UVB急性损伤的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UVA、UVB照射建立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姜黄素与HaCaT细胞共培养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确定无毒性姜黄素浓度。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添加姜黄素前后,UVA、UVB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损伤情况及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变化。结果姜黄素浓度在5μmol/L以下时,正常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不受影响。添加姜黄素前,UVA照射引起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加(P0.05),ROS增高67.9%;UVB照射引起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加(P0.05),ROS增高67.2%。添加姜黄素后,UVA、UVB组细胞损伤均减轻(P0.05),ROS水平升幅均下降,呈浓度依赖型。结论对于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诱导损伤的HaCaT细胞,姜黄素均可降低急性光损伤引起ROS水平升幅,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其保护强度无差异,并且呈浓度依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皮肤年轻化的治疗中点阵铒激光不同能量密度与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探讨最佳治疗参数配置的规律,为临床操作提供指引。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将每只大鼠背部皮肤分成6块,随机选取5块采用不同能量密度点阵铒激光照射(40、60、80、100和120 mJ/cm^2组,简称LP40、LP60、LP80、LP100和LP120组),未照射区域为对照组。在照射后1 h、3 d、7 d和28 d分别取材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测量不同能量密度照射大鼠皮肤后1 h微治疗带的宽度、深度与凝固带的厚度和照射后28 d真皮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测量HSP70、Caspase-3和TGF-β1的表达量;采用RT-PCR方法测量术后28 d Wistar大鼠皮肤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记录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有无出现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瘢痕和渗出等,同时记录完全脱痂的天数。结果:在一定范围内(40~100 mJ/cm^2),点阵铒激光照射Wistar大鼠后各组间完全脱痂时间、微治疗带的深度、凝固带厚度、真皮的厚度、HSP70、Caspase-3、TGF-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不同;LP100组脱痂时间最长,微治疗带的深度、凝固带厚度、真皮厚度最厚,表达Ⅰ型胶原mRNA最多(P<0.05);LP80组照射后真皮厚度和TGF-β1的表达接近LP100组,完全脱痂时间低于LP100组。结论:在一定范围内(40~100 mJ/cm^2),点阵铒激光长脉宽模式照射Wistar大鼠的皮肤后,皮肤年轻化的疗效与能量密度及组织的损伤程度相关,取设备所推荐治疗用的能量密度(100 mJ/cm^2)的80%时,可以在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同时,将组织损伤的程度和修复所需时间控制在更好的范围。临床操作时可以参照此数值设定最佳的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蛋白A(HRP-PA)对大鼠脑内β-内啡肽(β-EP)免疫反应细胞进行定位。下丘脑弓状核和垂体的核周质中观察到棕黄色的β-EP免疫反应产物,在导水管腹侧有较密集的β-EP免疫反应颗粒。这结果表明,采用HRP-PA定位脑内β-EP免疫反应细胞乃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各种紧张性刺激(应激)均可产生镇痛,并伴有ACTH和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本文用谷氨酸一钠(monosdium glutamate,MSG)破坏弓状核神经元,测定血浆皮质酮含量,借以探讨下丘脑弓状核在应激镇痛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患者中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结果 临床112例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者中白色念珠菌82例(73.21%)、近平滑念珠菌16例(14.29%)、光滑念珠菌4例(3.57%)、无名念珠菌4例(3.57%)、其他念珠菌6例(5.36%),药敏分析结果:念珠菌属对制霉菌素(98.21%)、酮康唑(91.07%)、氟康唑(67.86%)敏感,而对咪康唑(35.71%)、嗌康唑(33.04%)、伊曲康唑(42.86%)和特比奈酚(20.54%)的中介度和耐药性较高.结论 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的念珠菌除了对多烯类药物敏感率高外,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其药敏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檀芪是否影响不同波长紫外线照射后HaCaT细胞内Nrf2与Bach1的平衡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紫檀芪(0、2.44、4.88、9.75、19.5、39、78、156μmol/L)处理HaCaT细胞后,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紫檀芪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Western-blot检测紫檀芪对Nrf2和Bach1表达的调控;紫外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蛋白羰基含量;TBA法检测细胞内MDA含量。结果:MTS结果显示,当紫檀芪浓度为4.88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无影响;Western-blot结果显示UVA可引起Nrf2胞质蛋白减少(q=5.64,P0.05),胞核蛋白增多(q=16.38,P0.01),UVB不引起Nrf2胞质蛋白减少(q=1.86,P0.05),可引起胞核蛋白的含量升高(q=17.24,P0.01),添加紫檀芪再进行UVA/UVB照射,Nrf2胞质蛋白明显减少(q_(UVA)=8.27,qUVB=6.90,P0.05),胞核蛋白明显增加(q_(UVA)=17.07,qUVB=36.30,P0.01)。同时,UVA、UVB均可引起Bach1胞质蛋白增多(q_(UVA)=34.81,qUVB=29.25,P0.01),胞核蛋白减少(q_(UVA)=27.48,qUVB=20.68,P0.01),添加紫檀芪再进行UVA/UVB照射,Bach1胞质蛋白明显增多(q_(UVA)=66.48,qUVB=210.20,P0.01),胞核蛋白明显减少(q_(UVA)=88.52,qUVB=22.25,P0.01)。紫外比色法结果显示,与UVA组相比,UVA+紫檀芪组蛋白羰基的含量显著减少(q=10.44,P0.01);与UVB组相比,UVB+紫檀芪组蛋白羰基的含量显著减少(q=7.03,P0.01)。TBA法结果显示,与UVA组相比,UVA+紫檀芪组MDA的含量显著减少(q=11.22,P0.01);与UVB组相比,UVB+紫檀芪组MDA的含量显著减少(q=17.49,P0.01)。结论:紫檀芪通过影响核内Nrf2与Bach1的平衡关系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应用重组人白介素-2注射液2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用7次;B组34例采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联合阿维A及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C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B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细胞百分比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3+细胞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组,B组比较,A组CD4+细胞百分比、CD8+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变化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仍低于对照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33.33%,明显高于B组的11.76%(P<0.05)。结论 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阿维A与重组人白介素-2可调节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从而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两者联合应用治疗CA可获得较好疗效,并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白念珠菌所致的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念珠菌血症的病死率接近50%,且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现象也是日趋严重,成为困扰临床医生治疗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问题。局部联合用药是提高药物对病原真菌感染疗效的有效捷径,但是目前多采用两种以上结构不同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如果能选用一种安全的增效剂与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将是一个新的突破。我们前期的研究已经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尖锐湿疣(cA)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用微波将皮损彻底清除,对照组25例不加用其他治疗,治疗组34例彻底清除皮损后应用重组人白介素一2注射液2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连用7次,并加用阿维A胶囊20mg/d,8周后改为10mg/d,维持4周。两组均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维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一2肌注对C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