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胸腰椎骨折经皮入路与经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皮组和经肌间隙组,各35例。经皮组采用微创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经肌间隙组采用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s角。结果:经肌间隙组手术时间短于经皮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经皮组(P<0.05);经皮组切口长度短于经肌间隙组,术中失血量少于经肌间隙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2周及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升高,后凸Cobb's角较术前减小,腰背部疼痛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腰背部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入路及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各有优势,在具体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术者习惯与经验以及患者意愿,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杨贤玉  董胜利  刘帅  李来好  高振甫 《淮海医药》2021,39(2):138-140,144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64例FLLDH患者,依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观察组接受Wiltse入路单侧TLIF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  相似文献   
3.
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方法] 对12例Dins分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伤椎椎弓一侧植入椎弓根钉,复位时通过伤椎椎弓根钉的直接推顶和撑开作用,使得向后移位的椎体复位,恢复解剖序列.[结果] 所有12例均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均一次间接复位成功,术后1年半以上复查X片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 7年1月~201 8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C臂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腰椎V A 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的疗效优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腰椎疼痛感,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开窗法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是医学界公认的经典术式,开窗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本院自2002年以来应用神经根管扩大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7例,26例采取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为PVP组;39例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为PKP组;32例采取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为改良PVP组,记录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及渗漏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后1周时间、手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改良PVP组的cobb角改善情况显著优于PVP组(P0.05);改良PVP组的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和PKP组(P0.05);PVP组和PKP组渗漏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VP能缓减疼痛,同时可降低渗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振甫 《医药论坛杂志》2013,(2):112-112,11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椎间自体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89例脊髓型颈椎病实施前路减压椎间自体骨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手术,评价其疗效,并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的随访使用改进的JOA评分系统,发现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达到86.3%,椎间自体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前路减压融合及钛板内固定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显微减压对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挑选本院30例患者,进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显微减压的手术,患者中男性有16例,女性有14例,年龄在26~62岁,平均年龄为46.5岁。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有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5例。对13例患者用Bryan假体进行治疗,对17例患者用ProDisc-C假体进行治疗,同时在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DI)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手术后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没有出现假体偏移下沉的现象。VAS、NDI、VA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显微减压对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开窗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窗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根据临床定位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节段及部位,先行椎板间开窗,切除同侧黄韧带,啃刮对侧椎板下黄韧带,从而扩大椎管。探查神经根,根据其受压情况,去除致压物,尽量保留骨质结构。结果治疗21例,17例得到随访,时间10~36个月。按Otanietal分级:优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应用开窗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不伴脊髓损伤患者43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腰椎恢复程度,术后应激反应蛋白恢复天数。结果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术后腰椎明显恢复,内固定良好,无松动及断裂现象。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最终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应激反应蛋白基本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创伤较小,腰椎恢复效果好,固定可靠,是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