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护理质量管理对于入院患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寻找高质量护理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的心脏科患者5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处理以及高质量护理管理,比较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282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感染(4.26%);而研究组的282例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重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降低院感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静脉穿刺是门诊输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我院门诊输液室近年来采用静脉留置针对婴幼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减少了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4.
高宏琴  李汾香  李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76-1077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是一种能水解蛋白质和多肽链的N末端氨基酸的蛋白质水解酶,可水解由亮氨酸与其他氨基酸所形成的肽链,也能水解亮氨酸与氨形成的酰胺腱(即亮氨酰胺).……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白蛋白是反映肝脏蛋白质合成的敏感指标,它比白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它的血清浓度明显受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改变的影响。有30%患者白蛋白正常而前白蛋白降低,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均降低50%以上。对于随访急性肝病的经过,前白蛋白的测定为有价值的指标。检测222例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2月进行急救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医务人员严密观测患者的病情,采用卧位或者半卧位,持续吸氧,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并给予患者止痛、溶栓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全面有效的急救护理后,存活者43例,1例死于心跳骤停、1例死于再次心肌梗死、1例由于合并严重的器官衰竭而死于抢救途中。医务人员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3例患者,为祖父、父亲、儿子三代男性,年龄65岁、38岁、15岁。祖父自出生起一直皮肤巩膜黄染,时轻时重,不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无其他病史,不影响日常生活起居,未经任何诊断及治疗,前不久因车祸身亡。父亲主因皮肤、巩膜黄染38年而于2005年6月29日以黄疸原因待查收住院。患者自出生至今一直皮肤、巩膜黄染,且时轻时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就诊的120例乙肝、乙肝肝硬化及乙肝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2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别进行抗Hp抗体检测及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感染率为70.0%(84/120),对照组的Hp感染率为38.3%(46/120)(P<0.05);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及乙肝肝癌的Hp感染率分别为63.2%,71.9%,77.8%,其中后两者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患者(P<0.05);血清HBV-DNA阳性组的患者Hp感染率高于HBV-DNA阴性组患者,且阳性组的低、中、高级间的Hp感染率分别为75%,78.6%,77.8%。结论 Hp感染可能使肝细胞产生毒性,参与乙肝患者的肝病损伤过程,并与肝炎疾病的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高宏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34-2335
目的: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Ch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相关指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含量,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9岁,主因"间断咳嗽、气喘9 a余,加重伴心悸、双下肢水肿90 d,乏力、食欲缺乏、尿黄20 d"于2002年4月22日19:00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