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9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弓形虫整虫抗原和单克隆抗体进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条件的探讨汤自豪1高兴政21江西省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寄生虫学教研室(九江332000)2北京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在弓形虫病诊断中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  相似文献   
2.
用尾蚴、雌虫、雄虫和血吸虫感染兔肝组织内虫卵冰冻切片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抗尾蚴、成虫(雌、雄虫)、虫卵抗体检出的最早时间分别为3wk、3wk、4wk,其抗体滴度高峰分别在感染后7wk、10~12wk和10wk。以抗尾蚴抗体水平最高,抗虫卵抗体次之,抗雌、雄虫抗体较低。这为全面了解感染宿主对血吸虫各期抗原(尾蚴、雌、雄虫、虫卵)的免疫反应及免疫学诊断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比较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虫体的蛋白质组成。尾蚴、雄只和虫卵各分离出26、51、56和60条蛋白带,其主带也不相同。雌、雄虫比较有9处蛋白带呈明显差异.日本血吸虫蛋白质组成有期和性的特异性,尾蚴、雄虫、雄虫和虫卵不仅有各自的特异蛋白,而且还有大量相同蛋白带。  相似文献   
4.
白头翁体外抗阴道毛滴虫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白头翁杀阴道毛滴虫作用机制。方法 用浓度1.25mg/ml白头翁水提液进行体外抗滴虫实验,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白头翁作用后滴虫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在约物作用下,滴虫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脱颗粒,核糖体解聚,虫体内空泡增多、变大。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高尔基复合体肿胀变形,细胞核核质疏松,核膜不完整,最终虫体破裂,内部结构不能分辨。结论 白头翁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可损伤虫体内部结构,多种细胞器受损。  相似文献   
5.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的透射电镜观察较多,而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及分裂过程的报道甚少,为了研究前鞭毛体表面结构与取食、活动的关系及其分裂繁殖特点,本文用扫描电镜对离体培养的前鞭毛体进行初步观察。 材料与方法 一、虫种:选用体外培养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培养基为MEM(pH 7.4),培养前加15%小牛  相似文献   
6.
人头虱的形态描述早年多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用扫描电镜观察人虱虽有些报道,但对人头虱的观察甚少,而且描述的形态各异。为了了解头虱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生理活动的关系,作者用扫描电镜对人头虱卵、幼虫和成虫进行较为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人头虱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白头翁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头翁杀阴道毛滴虫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白头翁水提液 (PWE)进行体外抗滴虫实验 ,并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白头翁作用后滴虫的形态变化。 结果 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 ,滴虫死亡率增高。 5mg/ml药物作用 8h ,滴虫死亡率达到 10 0 %。白头翁水提液 2 4h杀灭滴虫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1.2 5mg/ml。药物作用后虫体内空泡增多 ,颗粒堆积 ,虫体裂解。扫描电镜显示 ,虫体表面皱褶加深 ,表膜凹陷、剥脱、破裂 ,鞭毛和波动膜受损。 结论 白头翁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表膜 ,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头翁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白头翁杀阴道毛滴虫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白头翁水提液(PWE)进行体外抗滴虫实验,并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白头翁作用后滴虫的形态变化。结果 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滴虫死亡率增高。5mg/ml药物作用8h,滴虫死亡率达到100%。白头翁水提液24h杀灭滴虫的最低有效浓度为1.25mg/ml。药物作用后虫体内空泡增多,颗粒堆积,虫体裂解。扫描电镜显示,虫体表面皱褶加深,表膜凹陷、剥脱、破裂,鞭毛和波动膜受损。结论 白头翁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表膜,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约氏疟原虫动合子形成的过程。首先从合子一端伸出指状或棒状突起,突起顶端呈平截状圆锥形,随着突起伸长、变粗,合子本体逐渐皱缩变小,最终形成残余体。在新形成的动合子和合子本体的残余体之间增厚,并由此断离。在动合子形成期间虫体运动活跃.出现向前伸长和扭曲运动。成熟动合子表面光滑,呈香蕉形或腊肠形.虫体前端为顶端复合体,在前端截状圆锥体后因弯曲、收缩活动而出现多个表膜皱折。动合子本身有扭曲运动,因而虫体表面出现螺旋状皱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