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锂/聚苯电池的放电特性取决于其放电电流密度(id)。当id很小时,高分子电极在整个厚度范围内均匀放电。当id很高时,正极的反应被限制在一狭小区域,该区域随着电池的不断放电而向高分子电极内部穿透,并且电阻不断增加,而截止电压表明放电过程的结束。当以中等电流放电时,上述两种放电形式都存在。据此,建立了锂/导电高分子电池的放电电压与放电电流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和总结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特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改善及安全性指标,从而为特定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2~2014年在骨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给予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共计51例。使用电话、电子邮件、门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各因素进行详实准确的随访,在患者的VAS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和总结。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6个月标准化的术后随访,并在术后及术后6个月就观察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及术后6个月疼痛情况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和SF-36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疗效方面,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时对其MacNab疗效进行评估,其优良率为92.1%。 结论 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相对安全,可实现微创治疗,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研究利伐沙班对于脊髓损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和比较2010-2013年于该院明确诊断为颈或胸脊髓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其中40例于术后给予口服利伐沙班(观察组),43例未给予抗血栓药物(对照组).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二组患者在术后关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各临床指标以及利伐沙班的安全性指标.结果 利伐沙班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未显著增加术后引流量、出血风险和不良风险(P>0.05),但利伐沙班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和肺栓塞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降低脊髓损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并不增加术后出血等不良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探索使用脊柱内窥镜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6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8~65岁,平均38.2岁。按影像学分类,中央型8例,旁侧型38例,极外侧型6例,游离型5例,钙化型1例,盘源性腰痛7例。按责任间盘分布:L3/4 14个,L4/5 29个,L5/S1 22个。所有病例经CT、MRI或间盘造影检查与临床症状相符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行PELD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5例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9.1个月。手术时间(48±29)min;术后住院时间2~5 d;平均4.2 d。一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一例术后1周出现与术前相同症状,随访MRI示突出复发;无感染、完全神经根瘫痪、硬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前VAS(7.0±2.6)分,术后(3.5±1.9)分,末次随访(2.1±2.5)分,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术前ODI(55.3±9.6)%,术后(19.1±7.2)%,末次随访(16.3±8.0)%,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明显改善(P<0.05)。据改良Macnab标准,优31例,良24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84.5%。结论严格把握适应征的前提下经皮内镜治疗各种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葛根素(PUE)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明确PUE药物预处理(PPC)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I/R模型,设立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PC组、PUE组.用红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活力和血清肌钙蛋白T(TnT)水平.结果: I/R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CK活力、TnT浓度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sham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I/R组比较,PUE组和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血清CK活力、TnT浓度(P<0.05或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PUE组与IPC组间各指标差异无明显性(P>0.05).结论: PUE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大鼠心肌I/R,并与IPC的保护效应相似,产生了PPC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总结158例216指断指再植.方法 采用顺行法、逆行法、血管移植、移位再植等方法再植断指216指.结果 成活178指,失败38指,成活率82.4%.随访140例168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手指功能极为重要,离断的手指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环磷酰胺与雷公藤治疗32例急性再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 ,不仅严重的影响了病人的身体健康 ,而且给病人家属及社会也造成了经济损失。我们采用雷公藤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SAA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们自 1 991年 8月~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住院SAA病人 62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 1 987年宝鸡全国再障会议制订的SAA诊断标准[1] 。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3 2例 )和对照组 (3 0例 )。观察组中 ,男 1 9例 ,女 1 3例 ,年龄 1 4岁~ 3 9岁 ,中位年龄 2 6岁 ;对照组中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1 6岁~ 48岁 ,中位年龄 2 7…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胫腓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法; B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法固定,C组采用加压钢板法固定。结果: A、 B、 C组优良率分别为76.5%,80.0%和61.3%。结论:胫腓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法固定的疗效较好,患者骨折愈合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治疗下肢长骨干高能量骨折的新途径。方法对42例股骨、胫骨高能量骨折实施延期微创小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股骨均在术后4周内主骨折处出现桥状外骨痂,胫骨无明显外骨痂,但内骨痂愈合顺利,切口愈合顺利。结论高能量骨折的延期微创小切口开放复位治疗使已经受损的骨折愈合能力获得修复,产生了比早期闭合复位更好的生长效果,为小切口开放复位开辟了高效愈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和分析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与开放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以期能够找到最为合适的TLIF手术方式。 方法 对2011—2014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TLIF手术的共计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Quadrant通道下TLIF组为102人,开放TLIF手术组为84人。经过术后严谨的随访,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等一般性指标,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MacNab手术疗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及融合率等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 微创Quadrant通道下TLIF组较开放TLIF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一般性指标中都有明显的优势(P<0.05),而在手术时间上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中优于开放组,而在术后6个月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疗效及功能的比较中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开放TLIF组的融合率高于微创TL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TLIF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手术优点如出血少、创伤小,并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与开放TLIF手术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