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马韫佳 《妇幼护理》2024,4(4):887-889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9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从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检 查出的贫血儿童的 70 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 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观察两组的贫血情况、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结果 观察组贫血率为 11.43%,低于对照 组 37.14%(P<0.05)。两组 RBC、Hb、HCT、MCV、MCH 指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SI、 FER 和 TIBC 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可降低贫血率,改善贫血指标及铁 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IL-12、IFN-γ、IL-4、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管血友病因子(vWF)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5例患者(轻症组14;重症组11)按病期采集血液,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D-二聚体(D-D)和血管血友病因子(vWF),并同步检测血象和BUN。结果从发热期至恢复期IL-12p70、IFN7-γ、D-二聚体(D-D)、血管血友病因子(vW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见升高(P〈0.01~〈0.05),而IL~4变化不明显。BUN与IL-12、D-D、vWF呈一致变化,而BPC的变化相反。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IL-12、IFN-γ大量释放,而IL-4相对不足、导致Th1/Th2细胞平衡偏移及血浆D-D、vWF含量增高,产生多器官免疫病理损伤,对症积极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Th1/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12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HFRS患者(轻症组11例;重症组14例)按病期采集血液,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并同步检测血象和BUN。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2p70含量均见升高,轻症组之峰值为(1.42±1.10)μg/L,重症组之峰值为(2.11±2.13)μg/L,皆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10)μg/L水平,P<0.01。IL-12之变化曲线与血尿素氮(BUN)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血小板(BPC)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HFRS病程中IL-12大量释放,导致Th1/Th2细胞平衡偏移,产生多器官免疫病理损伤。对症积极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E-选择素(E-sel)、L-选择素(L-se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5例HFRS患者(轻症组8例,重症组7例)按病期采血用ELISA检测E-选择素、L-选择素、ICAM-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D用分析仪检测;并同期作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E-选择素、L-选择素、sICAM-1水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均显著增高,峰值出现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与ALT、BUN、白细胞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结论 E-选择素、L-选择素、sICAM-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血浆血管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升高可能是造成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治疗、担负抢救工作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监督机制,确保更好地维护患者与自身的权益.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以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肝患者HCV抗体和HCV病毒核酸定量与ALT、AST、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ELISA、RT-PCR法、速率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33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定量、ALT、AST和PA.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结果 ALT、AST阳性率分别为69.9%和70.7%,组间比较x2=18.05,P<0.01.PA浓度在HCV-RNA不同含量组别方差分析F=129.92,P<0.001.前白蛋白水平随HCV核酸含量增高而逐渐降低,而ALT、AST阳性率则增高,组间PA比较,除1.0×10^5组和≥1.0×10^6组无差异外,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时检测HCV抗体和HCV病毒核酸定量有助于丙型肝炎诊断;与转氨酶相比,血清PA水平的变化能更加灵敏、快速地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8.
护理与血液检验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验标本采集是构成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环节差错的第一位原因,占64.25%。标本采集的质量管理有三个内容:采集前准备,采集中技术操作,采集后储放和运送。标本采集大部分由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由于专业不同,或对某些知识了解不够而导致标本采集不合格现象临床上并不少见。标本采集的不合格可以导致检验结果错误,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可能增加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