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哮喘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上主要以长期、反复咳嗽而无明显喘息为主要表现,极易被误诊。我科于1996年3月至2002年3月6年间收治慢性咳嗽患儿120例,符合CVA诊断标准的75例,其中32例(42.7%)误诊。  相似文献   
2.
危重症患儿甲状腺功能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危重症患儿垂体甲状腺功能与疾病预后关系,检测31例重危症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观察。结果:重危症患儿低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或)低甲状腺素(T4)者28例(87.5%),以低T3发生率最高。6例出现低T3伴低T4者中有5例死亡。重危症患儿死亡组T4(38.14±8.48nmol/L)明显低于存活组(82.55±37.86nmol/L)。认为:检测重危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对正确判断甲状腺功能及估计疾病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脑膜炎(TBM)(以下简称结脑)是儿童结核感染的严重类型,早期症状不典型,中、晚期症状严重,病死率高,后遗症多,治疗困难,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抗结核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92例结核性脑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炎(AGN)、和肾病综合征(NS)不仅有肾小球免疫性损害,而且出现一系列内分泌代谢变化。AGN患儿心钠素(ANP)变化及肾脏疾病甲状腺激素变化文献已有报导[1,2]。而AGN、NS时同时测定ANP、T3、T4及TSH未见报导。对42例AGN、NS患者血清ANP、T3、T4、TSH含量进行测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2例患儿,年龄6~13岁,男24例,女18例。参照1981年我国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临床分类标准,NS14例,属单纯性肾病;AGN28例,其中并高血压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我科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7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支气管解痉剂、糖皮质激素,缺氧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连续应用7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分析(χ2=4.36,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市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85年~1997年住院患儿,经脑脊液检查确诊病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1241例中细菌性脑膜炎341例(流行性脑膜炎102例;化脓性脑膜炎75例中肺炎双球菌性占16.4%;结核性脑膜炎164例)。病毒性脑膜炎566例(乙脑387例)。瘫痪性疾病11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88例)。其它疾病223例(癫痫持续状态120例)。死亡97例,病死率7.8%,后遗症182例占14.7%。结论:由于预防接种使乙脑、流脑90年代显著少于80年代,而病毒性脑炎90年代病倒数显著上升。病死率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最高,后遗症发生率以瘫痪性疾病、乙脑、化脑及结脑最高,应加强后遗症病例康复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8.
我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毒鼠强中毒患儿 12例 ,全部治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12例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5岁。来自农村 9例 ,城市 3例 ,入院前均误服含毒鼠强成分的食物 ,服药至发病时间 10min~ 2h ,12例患儿均于发病后30min~  相似文献   
9.
抗感颗粒治疗3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抗感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诊断标准选取52例患儿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感颗粒10 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双黄连(0.5~1)mL.(kg.d)-1加入5%葡萄糖100~250 mL,gtt,qd。两组均使用病毒唑10~15 mg.(kg.d)-1,加入葡萄糖gtt,bid,其他支持治疗相同。两组患儿均用康复新液涂搽口腔患处,2~3次/d。用药后,每隔24 h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和8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感颗粒具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临床疗效好,服用方便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四项血小板参数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项血小板参数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SF23000分析仪检测65例重症肺炎患儿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PLT、MPV、PDW、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组PLT、MPV、PDW、PCT明显低于急性期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CT、PDW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临床应密切关注血小板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