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耐药性的变迁(附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科自1979年1月~1988年12月,收治伤寒病人276例,其中51例伤寒杆菌培养阳性,现报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276例伤寒病人中培养标本181份,64例次伤寒杆菌培养阳性。其阳性率。血48.2%(54/112),骨髓62.5%(5/8),粪便7.5%(4/49),胆汁100.0%(1/1),尿0%(0/7)。 51例病人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4个月~64岁,平均23.8±12.0岁。入院时病日4~50日,平均18.7±10.8日。住院天数3~61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伤寒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伤寒的临床特点和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对近20年来收治的320例伤寒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115株伤寒杆菌进行了常用药敏检测(采用纸片法),将其试验结果分为两组,即1980年1月~1990年12月组(A组)及1991年1月~2000年1月组(B组),对其耐药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伤寒的临床表现中,极期不规则发热占62.8%,肝脾肿大分别占50.6%和54.4%,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占72%。并发症中肠出血占12%,中毒性肝炎占5.9%,中毒性心肌炎占3.4%。药敏试验表明近10年来伤寒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比10年前明显增加(P<0.01),耐药率氯霉素为60%、庆大霉素为53.1%、SMZ-TMP为90.9%、卡那霉素为72.7%。结论发热、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仍然可作为伤寒的“三大特征”。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最低(5.3%),是治疗伤寒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 我科自1979年1月~1988年12月收治伤寒患者276例,其中有并发症者9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近十年中确诊的276例伤寒中,有并发症者97例,其发生率为35.1%。在97例中,男58例,女39例。本组临床类型:普通型80例,重型12例,迁延型2例,轻型、逍遥型、复发各1例。有1种并发症者73例,2种14例,3种8例,4种2例,共133例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构成比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正> 一、形态与结构 HBV是DNA病毒,为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即Dane颗粒,由外壳及核心两部分组成。外壳约厚7nm,含有表面抗原(HBsAg),由一双层脂质组成,其中嵌入由两部分组成的亚单位。核心为20面体的对称结构,直径约27nm,内壳厚2nm,含有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HBeAg)。核心中还有环状部分双股DNA(HBV-DNA)及DNA多聚酶(DNAP)。二、HBV的抗原与抗体 1.HBsAg及抗HBs:乙肝患者血SGPT升高前2~8周血中即开始出现HBsAg,持续存在于急性期,至恢复期消失。HBsAg消失后数周,血清中才  相似文献   
5.
320例伤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伤寒临床诊断水平和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了320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15株伤寒杆菌作常用药敏检测.结果极其不规则发热占62.8%,肝脾肿大分别占50.6%和54.4%,嗜酸粒细胞消失占72%.并发症中的肠出血占12%,中毒性肝炎占5.9%,中毒性心肌炎占3.4%.伤寒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比十年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临床经验对伤寒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伤寒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妊娠与黄疸     
<正> 妊娠期黄疸的原因很多,除非妊娠期的各种原因外,直接与妊娠有关者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呕吐、妊娠中毒症;病毒性肝炎妊娠期发病率高且病情较重,必须重视。在妊娠期黄疸中,以病毒性肝炎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最为主要,二者占妊娠期黄疸的61.2~97.7%。一、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简称妊娠肝炎)最多见。由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型引起。其发生率为0.025~1.6%。由于妊娠妇女神经体液的变化,新陈代谢旺盛,肝脏负担加重,具有不同程度潜在性肝组织损害,特别在妊娠晚期更为明显。因此妊娠妇女感  相似文献   
7.
<正>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的临床表现潜伏期2~6周,平均25~30天。急性黄疸型一般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乏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等。尿黄渐深。约经5~7天,巩膜皮肤出现黄染,随后体温渐退,胃肠道症状好转,部分成人胃肠道症状持续或短时间加重。黄疸于3~5日达高峰。  相似文献   
8.
<正> 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目前病死率仍较高。为探讨影响重肝预后的有关因素,兹将我科1989年1月~1992年4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中选出61例重肝,对其中46例分组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病例介绍查某,男性,60岁,农民。因不规则发热,神志恍惚4天,惊厥一次,于1979年11月29日入院,入院前4天起畏寒,继之发热,伴有轻咳,当晚解黄色稀便两次,体温40.5℃,当地就医,给予静脉输液1000ml,加四环素及氯霉素(剂量不明),腹泻停止。次日又同上补液一次,入院前16小时咳嗽加重,未咳铁锈色痰,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肝炎大国,慢性HBsAg人群感染率10%以上,现症乙肝病毒感染者1.2亿以上,今后至少有3000万人要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阻止这种恶性发展,唯一公认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是干扰素,为此,我们选择对第一个全国产α-2b干扰素(安达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评价和探索临床合理应用干扰素的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1995~1997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7家医院以国际公认的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α-2b干扰素(干扰能)为对照,对安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