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BPV)及一氧化氮( NO)、血浆内皮素的作用。方法选择5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6例,给予观察组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PV及NO、血浆内皮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 SBPV、日SBPV、24 h DBPV、日DBP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0.09、15.97、9.31、9.41,均P<0.05),对照组患者仅24 h SBPV及日SBPV[分别为(9.12±2.57)%,(8.43±1.97)%]显著低于治疗前(t=12.31、9.5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SBPV、24 h DBPV、日DBPV[分别为(7.21±1.34)%、(12.31±2.54)%、(10.59±2.73)%]显著低于对照组(t=10.52、12.34、8.35,均P<0.05),治疗后两组NO[分别为(66.12±23.57)%、(68.29±21.52)%]与血浆内皮素水平[分别为(34.43±7.97)%、(34.21±7.34)%]显著低于治疗前(t观察组=31.39,11.79,t对照组=28.31,9.35,均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能有效控制血压,明显升高NO水平,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无创性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的国内首先建立无创性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证实了该技术具有可靠性好、实用性强的特点,并采用该项技术对331名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和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子代以及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以及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子代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在冠心病患者中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8例),UAP并高血压病(UH组,42例),并选取4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按心绞痛发作情况将冠心病患者再分成有事件组(56例)和无事件组(60例)。测定各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GP、及PAgT水平,并对有事件组患者PAgT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四组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MDA、GP、及PA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事件组GP、PAgT及MDA水平均较无事件组明显升高(P均〈0.05),且有事件组患者PA卵水平与GP及MDA水平相关性分析发现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结论GP、PagT升高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在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高血压病可以加重这一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我院生物化学实验室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GHb)的参考范围,研究正常糖耐量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根据要求从2012年1月3日-2012年月9月30日,前来我院就诊或体检者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正常糖耐量人群580人的HbAlc检测值,并记录受捡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采用正态分布法双侧95%可信区间确定参考范围,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580例正常糖耐量者测得HbAlc参考范围3.93%~5。97%。其中男性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为4.92%,女性为4,98%,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49,P〉0.05)。不同年龄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分别为:儿童组4.42%,少年组4.65%,青年组5.11%,中年组5.07%,老年组5.12%。老年组与中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院生物化学实验室糖化血红蛋白参考范围3.93%~5.97%。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性别无关,但随年龄有一定增加,建议实验室设置不同年龄组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合并糖尿病(DM)患者体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UAP合并DM患者(合并症组),40例UAP患者(UAP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体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Plg)、抗凝血酶Ⅲ(ATⅢ)、Ⅷ因子相关抗原(Ⅷ:Ag)、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蛋白C(PC),Ⅱ因子活性(FⅡ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D-二聚体(D-dimer)、血栓素B2(TXB2)。结果合并症组vWF,Ⅷ:Ag,GMP-140,FⅡa,PAI-1,D-Dimer,TXB2水平与UAP组以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ATⅢ,PC,t-PA水平与UAP组以及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UAP组vWF,Ⅷ:Ag,GMP-140,FⅡa,PAI-1,D-Dimer,TXB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UAP组ATⅢ,PC,t-P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P合并DM患者体内存在更明显的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性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损、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心悸、胸痛、阵发性呼吸困难、黑朦、晕厥、严重心衰,甚至猝死等。目前研究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有明显家族史,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文总结二家系,其中一家连续三代遗传,家系成员共14例,患者9例,猝死6例,心脏移植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血管平滑肌功能 (硝酸甘油引起的血管舒张 )不全与内皮功能不全的联系 ,并同时探讨糖尿病与高血压对内皮功能的损害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波仪测定肱动脉对硝酸甘油 (NTG)的扩张反应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EDD )。结果 :平滑肌功能受损与EDD受损呈正相关 (r=0 .5 413,P<0 .0 1) ;单纯糖尿病或高血压仅EDD较对照组降低 (分别P <0 .0 5和P <0 .0 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EDD和平滑肌功能均受损 (均P <0 .0 1)。结论 :导致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病理过程可能同样损害血管平滑肌机能。 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相互作用加重血管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0 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常规治疗,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每组5 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变化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改变(P >0 .0 5 )。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10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略有上升,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χ2 =4 .6 8,P <0 .0 5 )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ACS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降低ACS早期临床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分为有心绞痛事件发生56例和无心绞痛事件发生60例。分别测定各组体内D-二聚体、GP水平,分析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之间的差异,检测其与心绞痛事件发生的敏感性。结果高血压组、UAP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P<0.01);高血压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有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P<0.01);有心绞痛事件阳性检出率D-二聚体、GPⅡb、GPⅢa敏感性较GPⅠb明显增高。结论 GP、D-二聚体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D-二聚体、GPⅡb、GPⅢa可以作为预测心绞痛事件发生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