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卫生指标菌快速检测箱的研制和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南宁530021)马武,卢汉兴,马颜,姚群燕,车光卫生指标菌是食品卫生评价最常用的项目之一。为了使众多的小型食品生产厂家都能做到“自检合格出厂”,确保产品的卫生质量,我们设计并试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对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贝利尤单抗治疗LN的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并提取文献信息,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2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度评分显著降低(MD=9.07,95%CI:–12.52~–5.62,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MD=–10.54,95%CI:–20.08~–1.00,P=0.03)及SLEDAI 2000(SLEDAI-2K)评分(MD=–7.66,95%CI:–8.70~–6.61,P<0.000 0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贝利尤单抗治疗后主要疗效肾脏应答发生率为67%(95%CI:0.60~0.74),完全肾反应发生率为44%(95%CI:0.37~0.52)。贝利尤单抗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MD=–1.02,95%CI:–1.94~–0.11,P=0.03)、补体C3含量(SMD=0.87,95%CI:0.34~1.39,P=0.001)、补体C4含量(SMD=0.62,95%CI:–0.34~0.91,P<0.00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肌酸酐(SMD=0.02,95%CI:–0.57~0.61,P=0.95)、血清白蛋白(MD=9.31,95%CI:–2.57~21.19,P=0.1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利尤单抗联合基础用药能减轻SLE疾病活动度,降低24h尿蛋白水平,增加补体C3、C4含量,一定程度上可缓解LN患者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白塞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白塞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湿热毒瘀互结是白塞氏病发病的病理基础,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毒瘀互结,虚实夹杂是其病程漫长,病情缠顽,久发频发的重要原因。主要病位在于肝脾,肝热脾湿相互为患,充斥上下,诸症遂成。为临床治疗白塞氏病提供了一定的中医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苗药痛风停汤对SD模型大鼠COX-2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各12只: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痛风停汤组(C组)及双氯芬酸钠对照组(D组),制备SD模型大鼠,RT—PCR检测COX~2(环氧化酶-2)的含量。结果:痛风停汤组与模型组比较,COX-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痛风停汤组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COX-2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痛风停汤能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SD模型大鼠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干燥综合征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最常见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等数据库中发表的干燥综合征相关文献,总结误诊的常见疾病,分析原因。结果: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总误诊率为34.44%,误诊疾病居前5位的是类风湿关节炎(20.57%)、过敏性紫癜(8.61%)、低钾性周期性瘫痪(7.41%)、瘙痒症(6.93%)和肝炎(6.45%)。误诊原因中经验不足,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最为常见,占28.85%,其次为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19.23%)、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16.35%)等。结论:干燥综合征在临床中误诊很常见,应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加强对患者系统的问诊和体检,建立正确的诊断思维方法,尽可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的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为病理特征[1],男女患病率比约为1∶3,高发年龄为30~55岁[2]。在疾病过程中,增生的滑膜深入软骨和骨骼,导致受累关节的进行性破坏。RA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摧残,精神上患者备受折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难以评估的影响[3]。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临床少见的中西医同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包括浊毒致病、痰瘀致病、热毒致病、瘀热致病,以及脏腑功能紊乱等,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检索痛风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提出痛风发病的外因以外感风、寒、湿热邪为主、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不内外因为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致使脾虚不运、代谢失常,以期为痛风的病因病机研究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drug induce gastric mucosal injury”,获取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膜损伤2个疾病基因,制作韦恩图获取2个疾病的共同基因,将共同基因导入STRING进行PPI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检索不同数据库整理去重后,筛选出相关类风湿关节炎基因4953个,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相关基因1489个,将2个疾病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获得共同靶点基因1060个,PPI网络显示TNF、AKT1、GAPDH、CTNNB1、STAT3等为共同关键基因,GO富集主要与线粒体、腺苷受体信号通路、蛋白活性、磷酸酶结合等相关,KEGG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结论:所获得的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共同关键基因和涉及的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两者在疾病过程中的相关性,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药润燥灵对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干燥综合征患者30例,抽取静脉血20 mL,分离提取PBMCs,加入10 ng·mL-1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10 ng·mL-1的IL-6、1 ng·mL-1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 ng·mL-1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CD4+T细胞分化成Th1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IL-17刺激组,IL-17抑制组和润燥灵高、中、低剂量组。采用CCK-8检测润燥灵对干燥综合征患者Th17细胞的抑制率;ELISA法检测IL-17A、IL-17F、IL-23、TGF-β的分泌,qRT-PCR检测IL-17A、IL-17F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经润燥灵处理24 h、48 h后,Th17细胞增殖能力下降。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IL-17刺激组比较,IL-17抑制组及润燥灵高、中剂量组IL-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